[发明专利]镁-铝质素烧胎体及用其制成的析晶剂,以及用该析晶剂制成的哑光色釉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9696.5 | 申请日: | 200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8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詹铨;李效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振明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1031广东省潮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质素烧胎体 制成 析晶剂 以及 色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色釉,特别涉及一种哑光色釉。
背景技术
陶瓷色釉不仅是陶瓷表面漂亮的装饰层,也是陶瓷坯体的保 护层,而且对陶瓷器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当然它还使陶瓷便于清洗,不被灰尘污染。陶瓷色釉按照烧成后 的表面特征可以分为哑光釉、透明釉、乳浊釉、有色釉、无色釉、 裂纹釉、有光釉、结晶釉、窑变釉等等。由于哑光陶瓷的外观效 果比一般的陶瓷看起来高档,给人以贵重厚实的感觉,而且装饰 性强,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的陶瓷哑光色釉制作方法是采 用各种原料通过配比一次性混合研磨制作的,并与陶瓷坯体一起 在高温下烧成获得产品。这种制哑光色釉的方法一直存在着哑光 色釉的烧成温度范围窄,只能在烧成最佳温度的±5℃范围变动, 产品的色差严重等缺陷,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用来制备范围宽、哑 光度一致、色差小的哑光色釉的析晶剂,以及用该析晶剂制成的 哑光色釉。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镁-铝质素烧胎体,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制成: 二氧化硅67~69%,氧化铝6~6.3%,氧化镁23~25%,氧化钙 0.1~0.3%,氧化钾1.5~1.8%,氧化钠0.15~0.3%。
本发明的镁-铝质素烧胎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1)、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钾、氧 化钠按比例放入球磨机进行球磨;
(2)、把球磨后的产品除铁,过250目筛;
(3)、然后在60~80℃下进行烘干;
(4)、最后在烧成气氛是氧化焰,烧成温度为1320~1340℃ 的条件下进行煅烧,烧成周期为8~10小时,制得镁-铝质素烧 胎体。
本发明的析晶剂,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制成:镁-铝质 素烧胎体88~93%,氧化锌4.8~5.2%,氧化铝3~8%。
本发明的析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1)、将镁-铝质素烧胎体、氧化锌、氧化铝按比例放入球 磨机进行球磨;
(2)、把过筛后的产品除铁,过250目筛;
(3)、然后在60~80℃下进行烘干;
(4)、最后在烧成气氛是氧化焰,烧成温度为1320~1340℃ 的条件下进行煅烧,烧成周期为8~10小时,制得析晶剂。
本发明的用该析晶剂制成的哑光色釉,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 组分制成:析晶剂38~42%,钾长石28~32%,粘土8~11%, 方解石9~11%,氧化铝5.5~6.5%,碳酸钡3~5%。
将上述组份按比例混合球磨后即制得本发明的哑光色釉。
本发明采用先合成镁-铝质素烧胎体,然后制成析晶剂,最 后再用析晶剂与其它组份混合球磨的方法制成哑光色釉,这一系 列的配方组份和工艺方法解决了传统陶瓷哑光色釉制作方法的范 围窄、色差严重等缺陷。本发明的哑光色釉不但烧成温度范围可 以达到±10℃以上,从而降低了哑光陶瓷产品的生产条件,达到 节省成本的目的;还可以与300~350种颜色搭配使用,且发色纯 正,正品率达9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取二氧化硅136千克、氧化铝12千克、氧化镁48千克、氧 化钙0.4千克、氧化钾3.2千克、氧化钠0.4千克放入球磨机进 行混合球磨;把球磨后的产品除铁,过250目筛;然后在70℃下 进行烘干;最后在烧成气氛是氧化焰,烧成温度为1330℃的条件 下进行煅烧,烧成周期为9小时,制得镁-铝质素烧胎体。
取上述制备的镁-铝质素烧胎体90千克、氧化锌5千克、氧 化铝5千克放入球磨机进行混合球磨;把球磨后的产品除铁,过 250目筛;然后在60℃下进行烘干;最后在烧成气氛是氧化焰, 烧成温度为1320℃的条件下进行煅烧,烧成周期为8小时,制得 析晶剂。
取上述制备的析晶剂40千克、钾长石30千克、粘土10千克、 方解石10千克、氧化铝6千克、碳酸钡4千克混合球磨,制得哑 光色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振明,未经詹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6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