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机顶盒上实现即插即用功能的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9641.4 | 申请日: | 2008-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5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罗笑南;胡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5/00 | 分类号: | H04N5/00;G06F9/4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75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顶盒 实现 即插即用 功能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家庭机顶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机顶盒上实现即插即用功能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即插即用(PNP,Plug-and-Play)的作用是自动配置(低层)计算机中的板卡和其他设备,然后通知对应的设备都做了什么。PNP的任务是把物理设备和软件(设备驱动程序)相配合,并操作设备,在每个设备和它的驱动程序之间建立通信信道。该技术是一门热门技术,并且在计算机及其它一些产品上的运用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是它目前在机顶盒领域的应用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少。随着机顶盒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可以与机顶盒进行连接的产品也随着越来越多。这些产品一方面极大的扩展了机顶盒的资源和功能,使用户得到的服务和接受到的资讯更多更完整,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有些设备每次连接都要重新安装驱动,有些要求机顶盒重启等等,这些问题都对机顶盒用户造成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机顶盒的现有功能,提供一种在机顶盒上实现即插即用功能的装置及方法,使用户感受到更加丰富的系统功能和资源,以进一步提高机顶盒的可用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机顶盒上实现即插即用功能的装置包括一个驱动管理模块和一个用于连接设备的通用USB接口,其中驱动管理模块包括一个监测系统和一个信息存储系统。
所述通用USB接口中有一个开关,当设备连接到USB接口时会启动该开关,驱动管理模块便开始运行;
所述的驱动管理模块在连接的设备离开机顶盒5分钟之后自动关闭,这是为了避免短时间内驱动管理模块反复启动或者驱动管理模块在无设备连接时还一直运行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所述的信息存储系统用于存储设备的标示、驱动程序、和所需系统资源地址并记录驱动程序活动记录,可以避免设备在短期内在机顶盒上使用时进行重复安装驱动。此外,该系统记录各个设备驱动程序的活动情况,并把记录提供给监测系统;
所述监测系统用于监视长期未使用过的驱动程序,在驱动管理模块启动时如间隔前一次检查有无超过30天没有活动记录的驱动程序已有两个星期的时间,则重新检查有无超过30天没有活动记录的驱动程序,如发现则自动删除该驱动程序、标示、和所需系统资源地址,监测系统的存在可以避免长期未使用的驱动占用系统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使得机顶盒操作系统的运行更加合理化,更加智能化。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机顶盒上实现即插即用功能的方法,该方法的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a1.设备连接到USB接口上,触动驱动管理模块的开关;
a2.驱动管理模块运行,查看信息存储系统中有无该设备的驱动程序,如果有则进入步骤a4,否则进入步骤a3;
a3.驱动管理模块从该设备中读取标示、驱动程序、和所需系统资源地址存入信息存储系统,并进行安装;
a4.运行该设备。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提供一种在机顶盒上实现即插即用功能的装置及方法,合理的管理连接到机顶盒上的各种设备,在用户感受到更加丰富的系统功能和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机顶盒的可操作性。
2)通过删除长期没有活动的驱动程序及相关信息,可以节省系统资源,使机顶盒操作系统的运行更加合理化,更加智能化。
3)驱动管理模块在连接的设备离开机顶盒5分钟之后自动关闭,可以避免短时间内驱动管理模块反复启动或者驱动管理模块在无设备连接时还一直运行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行即插即用功能的工作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一个驱动管理模块和一个用于连接设备的通用USB接口,其中驱动管理模块包括一个监测系统和一个信息存储系统。
所述信息存储系统用于存储设备的标示、驱动程序、和所需系统资源地址并记录驱动程序活动记录;
所述监测系统用于监视长期未使用过的驱动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6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