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被型多孔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29354.3 申请日: 2008-07-10
公开(公告)号: CN101318795A 公开(公告)日: 2008-12-10
发明(设计)人: 余其俊;李荣炜;韦江雄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4B28/00 分类号: C04B28/00;C04B41/62;C04B18/08;C04B38/00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何淑珍
地址: 510640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植被型 多孔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型、功能型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使植物在其孔隙中生长的具有连续大孔、多孔结构的植被型多孔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地面被大量的建筑物和混凝土道路所覆盖,不透水区域增多,城市绿色植被面积明显减少,热岛效应加剧;河道、大坝等主要由混凝土板块所护砌,切断了水生物链,降低了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混凝土质地脆硬,表面粗糙且触觉效果差,视觉效果缺乏生机,使人产生粗、硬、冷、暗的感觉。因此,开发既能充分利用地球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又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环保型混凝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专利涉及的植被型多孔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连续大孔结构,并且能使植物在其孔隙中生长,而根系可以通过混凝土基架深入到土壤层中,源源不断地吸收土壤中养分的环保型建筑材料。它不仅科学地解决了混凝土上不能繁衍花草的难题,而且能使混凝土在不改变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绿化,在生态效益、自净效益、防洪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有很大的优越性,实现了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完美结合。

目前,植被型多孔混凝土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路肩隔板、建筑屋顶、防岸护坡、停车场等部位。而在我国,其同类产品研究与应用虽然已有所报道,但由于现有的制备技术存在浆体容易往下流动,致使混凝土下部的孔隙率远小于混凝土上部的孔隙率,局部区域甚至于完全堵死,使得根系不能直接穿透孔隙到达土壤层,同时无法实现强度与孔隙之间的互动调控;混凝土内部碱度过高,无法满足植物生长的正常环境需求等诸多问题,有实质性推广应用的先例很少。因此上述问题的解决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植被型多孔混凝土制备方法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植被型多孔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新型的“预包裹”制备技术,同时进行孔隙内封碱处理,使得制得的多孔混凝土具有所需的孔隙率、良好的透水性能、适中的等效孔径、较低的碱度、抗压抗折强度符合要求、较高的耐久性能、施工技术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本发明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内容:(1)混凝土配合比;(2)搅拌和成型方法。

混凝土的配合比,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水泥                8.9~15.0

粉煤灰              2.2~3.6

水                  2.3~3.9

减水剂              0.16~0.28

骨料                77.2~86.4

或者

水泥                9.1~15.3

矿渣                2.3~3.8

水                  3.2~4.7

减水剂              0.17~0.29

骨料                75.9~85.3

或者

水泥                8.3~13.9

细砂                2.8~4.6

水                  3.2~4.8

减水剂              0.17~0.28

骨料                76.4~85.6

本发明所述原材料中,水泥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选用粒径为10~20mm的单一粒级级配且球度不小于0.6的碎石;粉煤灰选用优质II级粉煤灰;矿渣选用磨细矿渣;细砂选用粒径小于0.3mm的河砂;减水剂为萘系或聚羧酸系减水剂。

搅拌和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用独特的“预包裹”技术,将具有上述组成的水泥浆体包裹粗骨料,形成粒径较均匀的球体,以这些球体的物理堆聚及其表层浆体的相互胶结作用,形成固相和液相搭接良好且气相连通的多孔、大孔结构,即固相,液相和气相分别处于Funicular第一领域。

具体的制备步骤如下:

(1)搅拌工序

①首先向搅拌机加入全部骨料和20%~40%的水(水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搅拌20~30s。这样可以使粗骨料预湿,既能够清洗骨料表面上的杂质,又可以让骨料先达到饱和面干状态,使得骨料表面对胶结材浆体具有一定的黏结性;

②加入40%~50%的胶结材(胶结材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搅拌20~40s。这样可以把骨料均匀包裹上一层薄浆体壳,使骨料的粒型趋于球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3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