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杏酮酯-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27093.1 申请日: 2008-03-28
公开(公告)号: CN101306202A 公开(公告)日: 2008-11-19
发明(设计)人: 陈建海 申请(专利权)人: 陈建海
主分类号: A61K47/40 分类号: A61K47/40;A61K31/365;A61K36/16;A61P9/10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何淑珍
地址: 510515广东省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银杏 环糊精 衍生物 包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杏酮酯-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系银杏科、银杏属植物,作为中药材在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它具有敛废气、平喘咳、止带浊功能,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银杏提取物化学成份及药理作用在上世纪70年代被揭示:银杏提取物中主要含银杏黄酮苷、萜类内酯等活性成份,其中银杏黄酮苷能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脂蛋白过氧化,降低微血管通透性,舒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银杏萜类内酯A、B、C、D、J特别是B(代号BN52021)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强拮抗剂,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疗效。此外,还具有提高记忆力与免疫力的作用:现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银杏酮酯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精制而成,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的二类中药新药,它主要含有总黄酮(>44%)、黄酮醇苷(>24.0%)、萜类内酯(>6%)等化学成份。

由于黄酮、萜内酯水溶性差,体内吸收差,普通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低,现有的普通口服制剂都没有能够解决黄酮、萜内酯等吸收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银杏酮酯的普通口服制剂存在生物利用度低、黄酮和萜内酯吸收差等问题,提供一种银杏酮酯-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银杏酮酯-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它是由总黄酮醇苷10~24%、萜类内酯2~6%、环糊精衍生物及辅料70~88%制备而成。

所述包合物含有总黄酮质量大于13%,其包合率大于85%。

所述萜类内酯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和白果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环糊精衍生物是α-环糊精衍生物、β-环糊精衍生物、γ-环糊精衍生物、环湖精甲基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β-环糊精衍生物是2-或3-羟丙基-β环糊精和/或葡萄糖基β-环糊精。

所述辅料是制药生产中常用的稀释剂、湿润剂、粘合剂、润滑剂、着色剂、芳香剂、矫味剂、抑菌防腐剂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银杏酮酯-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取环糊精衍生物溶于水中,加入银杏酮酯搅拌6~8h,在60℃下减压真空干燥,固体研磨得银杏酮酯-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银杏酮酯与环糊精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3∶1。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发明采用包合技术,大大加强了银杏叶有效成份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出度,增加了人体胃肠的吸收。

二、本发明的银杏酮酯的片剂经包合技术处理后再加些调味剂,使病人更乐于接受。

三、本发明的银杏酮酯中主要成份和黄酮醇苷与萜类内酯经包合技术处理后其稳定性得到大大提高。

四、本发明用包合技术处理后的银杏酮酯的生物利用度比普通制剂高过1~2倍。

五、本发明的银杏酮酯-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可用于制备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预防与治疗冠心病、高血脂、心绞痛、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痹、心痛、头晕、头痛、眩晕、焦虑、耳鸣和记忆力减退等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银杏酮酯-β环糊精衍生物包含物胶囊制剂的制备如下:取10g 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溶于水中,超声30min,将15g的银杏酮酯加入,放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上,50℃下搅拌6h,60℃减压真空干燥,固体研磨,至颗粒度500um~2000um,测试总黄酮的含量,装入硬胶囊(每粒胶囊中总黄酮醇苷的量不少于19.2mg,萜类内酯不少于4.8mg)。经临床验证,本发明的制剂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是普通制剂的2倍。

实施例2

银杏酮酯-β环糊精衍生物包含物片剂的制备如下:取10g 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溶于水中,超声30min将15g的银杏酮酯加入,放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上,50℃下搅拌8h,55℃减压真空干燥,固体研磨机研磨,至颗粒度200um~1000um,测试总黄酮含量,将上述粉末用4~6%的聚维酮(PVP)乙醇液为粘合剂制成软材,过24目筛制粒。50℃干燥4h,过20目筛整粒,加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压片(每粒片剂中总黄酮醇苷的量不少于19.2mg,萜类内酯不少于4.8mg)。经临床验证,本发明的制剂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是普通制剂的2倍。

实施例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海,未经陈建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70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