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5330.0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5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智深;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北京特希达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B1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滑移 光纤 应变 传感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以UV树脂单模光纤(4)为基材,在其上设有除去UV树脂涂覆层的单模裸光纤(1)部分,在所述裸光纤(1)的外部设有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由多个长标距传感器(41)串接而成,所述单个长标距传感器(41)的外部套有塑料保护管(6),两长标距传感器(41)之间为所述裸光纤(1),所述裸光纤(1)和套管(6)用环氧树脂(3)粘结在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上,所述裸光纤(1)与所述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的粘结长度为5mm-1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6)的间距保持为5mm-15mm,套管长度为所需的标距减去套管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针对温度补偿的要求,封装时增设一条温度补偿用单模光纤(5)与所述传感器相隔2-3mm,并排放置,所述温度补偿用单模光纤(5)的外部套有套管(6),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包覆在以上结构的外面。
5.一种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制造方法,步骤如下:
a.在桌面上垫一层塑料薄膜,在其上刷一层环氧树脂,将一束玄武岩纤维束两端保持拉直状态平铺在树脂上;
b.用软橡胶刷刷环氧树脂对玄武岩纤维束进行含浸处理,成为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
c.取一UV树脂单模光纤(4),在所需部分除去包覆层成为裸光纤(1);将其两端拉紧固定,使光纤保持100-300με左右的预拉应变;
d.将裸光纤(1)与经过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粘结;
e.根据需要将未与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粘结的部分剪断与其它光纤或接头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裸光纤(1)长度稍大于监测所需的测试长度;并且将浸润后的玄武岩纤维束紧密包覆所述裸光纤,共同硬化,使裸光纤(1)与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整体粘结共同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无滑移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UV树脂单模光纤(4)上穿有塑料保护套管(6),套管(6)间距为5-15mm,套管(6)长度为所需的标距减去套管间距;步骤d中的裸光纤(1)与含浸硬化后的玄武岩纤维封装层(7)相粘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北京特希达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东南大学;北京特希达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53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