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铬酸沉降液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4037.2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4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朝;应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星光陶瓷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G37/033 | 分类号: | C01G37/03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收铬酸的沉降液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塑料电镀前处理,粗化是成败的关键。目前虽然已有不少方法介绍,但是迄今仍然是以铬酸(CrO3)/硫酸型为主。粗化后塑料表面产生海绵状微孔和由增水变为亲水。粗化主要反应式:CrO3+CH2→H2O+CO2+Cr3+。粗化的塑料上未像镀铬那样有金属铬沉积,也未像铬酸钝化镀锌层那样有钝化膜,粗化过的塑料表面仍然是塑料。粗化塑料,小企业一天要消耗铬酸几十公斤,大型企业一天要消耗几百上千公斤之多,全国镀塑粗化塑料一年要消费上万吨铬酸。据化验Cr3+含量和生产实践经验推算,Cr3+耗铬酸量仅占粗化消耗铬酸总量的5%上下,95%的铬酸随着铬雾、废水流失浪费掉污染环境。当挂具或塑料产品从粗化槽中取出时,会带出铬酸,现有工艺的处理方法是将取出的挂具或塑料产品用水洗涤,洗去物体表面的铬酸,这样既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洗涤液排放出去后又会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铬酸沉降液,用以回收粗化处理之后挂具或塑料表面的铬酸。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铬酸沉降液在回收粗化处理之后挂具或塑料表面的铬酸中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铬酸沉降液,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硫酸20~60份,铬盐10~30份,醚类催化剂0.2~5份。
其中,所述的铬盐为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钠。
其中,所述的醚类催化剂为乙醚。
当将粗化处理后的挂件或塑料产品浸泡到本发明的铬酸沉降液中后,塑料或挂件带出的铬酸在醚类催化剂作用下会聚集,此外本发明的铬酸沉降液的密度又适合于铬酸沉降的发生,因此铬酸会在本发明产品中自动沉降。
当沉淀下来的粗铬酸晶体积累到一定量后,可打捞出来,无需任何处理直接回放到粗化槽中进行塑料的粗化,剩余铬酸沉降液可长期重复使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铬酸沉降液可实现粗化后挂具或塑料表面铬酸的回收和重复利用,避免了铬酸的浪费,节省了成本,此外还避免了环境污染,能够满足清洁、高效的生产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45份硫酸、18份重铬酸钾和3份乙醚混合均匀,作为铬酸沉降液。
实施例2:
将20份硫酸、10份重铬酸钠和0.2份乙醚混合均匀,作为铬酸沉降液。
实施例3:
将60份硫酸、30份重铬酸钾和5份乙醚混合均匀,作为铬酸沉降液。
实施例4:
将粗化处理后的塑料产品从粗化槽中取出,浸入实施例1制备的铬酸沉降液中,3~5秒钟后取出塑料产品直接进入下步操作(如空槽回收等工艺),重复操作数小时后当底部铬酸沉积量较多时,打捞出来,投入粗化池,继续塑料的粗化反应,剩余的铬酸沉降液可长期重复使用,塑料产品表面的铬酸回收率达8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星光陶瓷研究所,未经宜兴市星光陶瓷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4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