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镁镀铜线镀铜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3487.X | 申请日: | 200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汪亚英;朱俊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利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5/30 | 分类号: | C25D5/30;C25D5/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312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镀铜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电缆内导体、音视频线导体、数据类电缆电话线、网络线及电气装备中电线电缆导体线的生产方法,尤其是关于一种铝镁镀铜线镀铜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铜资源的紧缺及材料工业的技术进步,整体世界对铜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大及地球资源的日益减少,从资源的角度讲,铜等金属价格上涨是今后全球范围内的必然趋势。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出现应蕴而生,纯铝的导电性很好,仅次于银、铜,在电力工业上它可以代替部分铜作导线和电缆。铜与铝的复合材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于美国,并应用于通讯电缆,由于这种材料的质轻及良好的导电性的优势逐渐在布电线、汽车线缆、电磁线及中压线缆中推广应用。当时是以包覆式进行生产,但是所用铜的比重一般较多在32%以上,虽然是比用纯铜产品在生产成本上有了大幅的节约,仍成本较高,因此铝镁镀铜线脱颖而出。用铝为主要原材料,辅以镁的成份(可以增加产品的抗拉强度),做成铝镁杆,然后再经过化学电镀的方法做成铝镁镀铜线。铝镁镀铜线铜层的比重只占18-19%左右,平均密度2.8g/cm3,相同规格、重量的铝镁镀铜线的长度是纯铜线的3.1倍,生产1吨铝镁镀铜线可节约纯铜2.9吨。由于其中加了特定的以镁为主的其他稀有成份,使得铝镁镀铜线抗拉强度比第一代的铜包铝线高出10-20%,这样做出的铝镁镀铜线就能和纯铜的产品一样,不易断,产能更进一步的提升。铝镁镀铜材料的高频导电性能极佳,电流频率大于5MHz时,由于趋肤效应,导电率与铜相同。
但问题是普通的铜包铝镁在替代纯铜线在生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断头、起皮、露铝现象,而很多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导电性相近的产品,而且要易于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制造铝镁镀铜丝需要注意的铜层的密着性、均匀性。如果密着性、均匀性不好的话,所生产出的铝镁镀铜杆在细伸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起皮、露铝等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镁镀铜线镀铜的生产工艺,是铝镁线经过反复清洗(碱洗、酸洗),然后经过浸锌、退锌工艺后进行预镀铜,并经活化后得到的一种铝镁镀铜线,产品比一般的线材在抗氧化方面能延长1/5时间,使得电镀出的铝镁镀铜线和包覆式的铜包铝镁线的颜色一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铝镁镀铜线镀铜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放丝-碱洗-水洗-硫酸洗-水洗-碱洗-水洗-第一次浸锌-水洗-硝酸退锌-水洗-第二次浸锌-水洗-热水洗-预镀镍-水洗-活化-酸性镀铜-水洗-防氧化处理-热水洗-烘干-收丝,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第一次浸锌工艺是:将水62份、氧化锌7份、氢氧化钠31份、酒石酸钾钠2份、三氯化铁0.06份混合后在时间为30-60秒、温度为12-27℃的溶液中完成第一次浸锌;
2)、所述的第二次浸锌工艺是:将水72份、氧化锌15份、氢氧化钠9份、酒石酸钾钠4份、三氯化铁0.01份、硝酸钠0.002份混合后在时间为20-40秒、温度在20-40℃的溶液中完成第二次浸锌;
3)、所述的预镀镍工艺是:将水80份、硫酸镍16份、氯化钠1份、硼酸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0008份混合后调至pH值5-5.5,温度在18-35℃的溶液中完成预镀镍;
4)、所述的酸性镀铜工艺是:将水78份、硫酸铜16份、硫酸6份混合后在温度在20-25℃的溶液中完成酸性镀铜。
采用本发明的生产工艺,铝镁镀铜线同时具备了铝导体重量轻、价格低和铜导体导电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的双重优点。该产品表面为铜,中心为铝,铜的比重占18-19%左右,平均密度2.8g/cm3,相同规格、重量的铝镁镀铜线的长度是纯铜线的3.1倍,铝镁镀铜材料的高频导电性能极佳,电流频率大于5MHz时,由于趋肤效应,导电率与铜相同。由于在铝杆的生产中加入了镁的成份,这样使生产出的线材,抗拉强度≥210,完全相同于纯铜线,生产时不易断,提高了产品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铝镁镀铜线镀铜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放丝;
2、碱洗;
3、水洗;
4、硫酸洗;
5、水洗;
6、碱洗;
7、水洗;
8、第一次浸锌:将水62份、氧化锌7份、氢氧化钠31份、酒石酸钾钠2份、三氯化铁0.06份混合后在时间为30-60秒、温度为12-27℃的溶液中完成第一次浸锌。
9、水洗;
10、硝酸退锌:硝酸∶水=4∶6;
11、水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利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丹阳利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34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