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卸料离心机中的差速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2716.6 | 申请日: | 2008-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7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顾济林;张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牡丹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9/02 | 分类号: | B04B9/02;B04B9/08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2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卸料 离心机 中的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离心机,尤其涉及到螺旋卸料离心机中的差速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离心机是利用转鼓旋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来实现悬浮液、乳浊液及其它非均相物料的分离或浓缩的机器。螺旋卸料离心机是利用设置在离心机中的差速驱动装置和差速器的相互配合,使得同向旋转的转鼓体和螺旋推料器产生一定的转速差,使螺旋推料器上的螺旋叶片将沉积在转鼓体内表面的固相滤渣以一个稳定的速度推出转鼓。其中,差速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设置在驱动电机主轴上的主传动轮和主差速轮,主传动轮和主差速轮分别通过传动带带动差速器上的从传动轮和从差速轮转动,从传动轮用于驱动转鼓体转动,从差速轮用于驱动转鼓体中的螺旋推料器转动。在螺旋卸料离心机的使用过程中,转鼓体与螺旋推料器之间会由于堵塞等原因而动转不畅,而主传动轮和主差速轮的始终在以恒定速度转动,这就会导致差速器的主轴折断,不但影响了离心机的正常使用,而且还增加了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传动机构安全可靠的螺旋卸料离心机中的差速驱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螺旋卸料离心机中的差速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活动设置在驱动电机主轴上的主传动轮、以及固定设置在驱动电机主轴上的主差速轮,主传动轮与主差速轮之间通过至少一根轴向的销轴设置在一起。
所述的主传动轮通过主差速轮活动设置在驱动电机的主轴上,其具体设置方式为:主差速轮设置有安装凸台,所述的主传动轮通过轴承活动设置在安装凸台上。
所述主差速轮的具体设置方式为:驱动电机的主轴上设置有限位凸台,主差速轮通过方键穿设在主轴上、其内侧端面紧贴在限位凸台上,主差速轮的外侧端面与锁紧在主轴上的盖板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主传动轮通过销轴与主差速轮设置在一起,使得主传动轮受到的阻力到达设定值时,销轴断裂,使得主传动轮处于自由状态,这样就很好地保护了离心机中的传动机构,使其免遭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1、驱动电机,2、主轴,3、方键,4、主差速轮,41、安装凸台,5、主传动轮,6、轴承,7、销轴,8、挡板,9、盖板,11、限位凸台,12、传动带,13、传动带,14、从差速轮,15、从传动轮,16、螺旋推料器,17、转鼓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螺旋卸料离心机中的差速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和活动设置在驱动电机1的主轴2上的主传动轮5、以及固定设置在驱动电机1的主轴2上的主差速轮4,其具体设置方式为:驱动电机1的主轴2上设置有限位凸台11,主差速轮4通过方键3穿设在主轴2上、主差速轮4的内侧端面紧贴在限位凸台11上,主差速轮4的外侧端面与锁紧在主轴2上的盖板9固定在一起;主传动轮5与主差速轮4之间通过两根轴向的销轴7设置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传动轮5通过主差速轮4活动设置在驱动电机1的主轴2上,其具体设置方式为:主差速轮4设置有安装凸台41,所述的主传动轮5通过轴承6活动设置在安装凸台41上,为了便于主传动轮5的装配,主传动轮5中用于安装轴承6的凹槽为分体式结构,其中一侧的凹槽壁由通过螺栓固定在主传动轮5上的挡板8构成。
使用时,如图2所示,驱动电机1通过主轴2带动主差速轮4旋转,主差速轮4通过销轴7带动主传动轮5一起转动,主差速轮4通过传动带13带动从差速轮14转动,从差速轮14再来驱动螺旋推料器16转动,主传动轮5通过传动带12带动从传动轮15转动,从传动轮15再来驱动转鼓体17转动。当发生异常情况,主传动轮5的阻力达到设定值时,销轴7就会断裂,主差速轮4继续转动,而主传动轮5处于自由状态。这样就很好地保护了离心机中的传动机构,使其免遭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牡丹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牡丹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27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