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碳氢工业尾气联产甲醇、车用天然气及合成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8400.X | 申请日: | 200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4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奇;李速延;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31/04 | 分类号: | C07C31/04;C07C29/151;C07C1/04;C07C1/12;C01C1/04;C10L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600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氢 工业 尾气 联产 甲醇 天然气 合成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富碳氢工业尾气生产甲醇、车用天然气及合成氨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焦炉煤气、电石炉气等富碳氢工业尾气为原料无变换联产甲醇、车用天然气及合成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甲醇、氨的主要原料有天然气和煤。以天然气和煤制得的原料气,必须经过变换、分离等工艺过程,才能获得合格的合成气或氢。工艺流程较长,且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工业上各种含氢、一氧化碳的废气如焦炉煤气、电石炉气等、黄磷炉气越来越多。我国每年有近400亿标准立方米的焦炉煤气、60亿标准立方米以上一氧化碳未得到利用而白白排放。
利用焦炉煤气合成氨,一般采用甲烷部分氧化或蒸汽转化工艺制取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依次进行中温、低温变换、脱碳和甲烷化工序获得合格合成氨原料。合成甲醇时,也必须经过转化、变换、补炭等工序,以获得合格原料气。此类工艺流程长、能耗高、投资高、原料气有效组分利用率低。
电石炉气的利用通常有热能利用和化工利用两种,即作为燃料气和化工原料来使用。目前,我国大部分电石生产企业对电石炉气均未进行回收利用,而是以点火炬的形式直接燃烧排放,即浪费了大量能源,又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仅有少部分企业进行了回收,也只用于生产蒸汽或石灰窑中,作为燃料使用,利用率低、综合效益差。在化工利用中,首先进行一氧化碳的提纯,提纯后的一氧化碳主要用于生产高纯金属(镍、钨、铂等)、海绵铁、多晶态钻石膜及某些特殊钢,用作炼钢高炉中铁的还原剂等,附加值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工艺流程短、能耗低、投资少且原料气有效组分利用率高的富碳氢工业尾气联产甲醇、车用天然气及合成氨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富碳氢工业尾气联产甲醇、车用天然气及合成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净化后的焦炉煤气和电石炉气,直接进入甲醇合成器,在甲醇合成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反应生成甲醇,反应后的释放气体不经过循环或少量循环,所述焦炉煤气和电石炉气的体积百分比为15∶1-3;
(b)将步骤(a)中合成甲醇后的释放气体,进入甲烷化反应器,在甲烷化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使气体中的剩余的氢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甲烷,反应后的气体经变压吸附分离装置进行变压吸附分离,分离出的甲烷作为车用天然气;变压吸附分离出的氢气和氮气在合成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氨合成,氨合成后多余的氢气经变压吸附分离为纯氢。
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的原料气为焦炉煤气和电石炉气。“双气头”方案,充分结合了焦炉煤气富氢、电石炉气多碳的特点,不仅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提高了整个过程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尾气有效组分的利用率,而且实现了免CH4转化、免CO变换,无空分装置,减少了工艺的复杂性,节省能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焦炉煤气主要指炼焦过程的副产气体,一般焦炉煤气的主要组成为:一氧化碳5.5~7.0%;二氧化碳1.2~2.5%;氢54~59%;甲烷23~28%;氮3~5%;氧0.3~0.7%。电石炉气是指采用密闭电石炉生产电石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气。其典型组成为:一氧化碳75~85%;二氧化碳1~3%;氢3~10%;甲烷0.2~2%;氮3~8%;氧0.5%左右。由于焦炉煤气中氢含量较高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对比较低,因此用其合成甲醇时,必须将其中的甲烷转化为一氧化碳,并通过补炭等手段,将氢炭比调整到一定比例,以满足合成甲醇催化剂的技术要求,因此工艺流程较长,由于必须将其中的甲烷转化为一氧化碳,设有转化及空分装置,其投资较大。
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焦炉煤气与电石炉气配合使用,以提高混合气中的氢炭比,从而满足甲醇合成催化剂的技术要求,且合成甲醇后的气体直接进入甲烷化反应器,减少了气体循环量,并降低了投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使气体组成和有效能源梯级应用,减少原料气和能量消耗。
2.免CH4转化、免CO变换,无空分装置,减少了工艺的复杂性。
3.为焦炉煤气、电石炉气等富碳氢工业尾气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4.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投资费用低。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化工研究院,未经西北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84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