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窑热修补用熔融石英砖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7184.7 | 申请日: | 200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3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郭江华;鄢凤明;李洪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齐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3B5/4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043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修补 熔融 石英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窑用耐火材料,为一种当玻璃窑在使用过程中,碹顶、小炉、胸墙、蓄热室等关键部位发生损毁后需要热修时,进行热态快速修补的机压成型烧成熔融石英砖,具体地说,是一种玻璃窑热修补用熔融石英砖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窑使用的硅砖主要使用在玻璃窑的碹顶、小炉、吊墙上部及前后墙,有的玻璃窑的蓄热室拱顶和格子砖也采用硅砖。现在有的玻璃厂将胸墙等部位改用了电熔锆刚玉、氧化铝等其他材质。玻璃窑窑碹顶采用保温材料,小炉处碹顶的冷端温度在1100℃左右,火焰温度可达1600℃以上,胸墙相邻火焰温度在1400℃左右。
现在,大型浮法玻璃、大型日用玻璃、显像管玻璃质量要求的提高,全氧燃烧技术的迅速发展,硅砖等耐火材料在玻璃窑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窑内碱蒸汽、水蒸汽、粉尘的侵蚀作用,碱蒸汽与耐火材料中的SiO2作用,形成了以钠硅酸盐为主的低熔融物,熔体从砖体的冷端向热端逐渐迁移,加剧了玻璃熔窑用耐火材料的侵蚀。玻璃熔窑用耐火材料的晶相相变、工作面蚀损及内部熔洞的形成则是耐火材料损毁的主要方式。
玻璃窑体砌筑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温度、机械、物理、化学作用下,出现暄顶掏洞透火,格子砖坍塌,窑体侵蚀变形引起漏料,甚至结构严重位移和破坏等现象,影响窑炉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停产。因此需要定期对碹顶、胸墙、澄清部喷枪口、观察孔、炉腰、流道口、流道闸板、蓄热室等部位进行热态修补。
玻璃窑用耐火材料出现损伤需要进行热态修补时,一般采用修补料、普通硅砖等耐火材料进行修补。
修补料一般采用锆英砂或硅质原料作为骨料,添加结合剂和水混练而成,或在修补现场浇注涂抹在需要修补的部位,或预选浇注成预制块再用修补料粘接在预先要修补的部位。
采用普通硅砖进行局部修补已经使用多年,但是由于其SiO2晶型剧烈转变导致的高热膨胀性,需要经过缓慢加热升温预热后才能投入生产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窑热修补用熔融石英砖及其制造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进行热态快速修补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套解决玻璃窑在使用过程中碹顶、小炉、胸墙、蓄热室等关键部位发生损毁后,不停火、不停产以及不降温的热态修补方案。本发明同时提供了玻璃窑烧成熔融石英砖的制造方法及其控制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玻璃窑热修补用熔融石英砖,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组分:
熔融石英粒度为2-5mm 5-15份
粒度为1-2mm 10-30份
粒度为0.1-1mm 15-35份
粒度为0-0.044mm 25-45份
烧结剂 1-2份
增塑剂 1-2份
结合剂 1-6份
其中,所述烧结剂为SiO2含量大于96.8%二氧化硅微粉;
所述增塑剂为硅溶胶;
所述结合剂为浓度为80-90%的工业磷酸。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熔融石英SiO2含量大于99.5%。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增塑剂硅溶胶中SiO2含量为30-50%,且为乳白色液体。
一种玻璃窑热修补用熔融石英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控制
①熔融石英粒度为2-5mm 5-15份
粒度为1-2mm 10-30份
粒度为0.1-1mm 15-35份
粒度为0-0.044mm 25-45份
烧结剂 1-2份
增塑剂 1-2份
结合剂 1-6份
其中,所述烧结剂为SiO2含量大于96.8%二氧化硅微粉;
所述增塑剂为硅溶胶;
所述结合剂为浓度为80-90%的工业磷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齐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齐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7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