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菱角皮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16234.X | 申请日: | 2008-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4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禄;张建;韩福眷;史倩倩;王丽;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1/08 | 分类号: | C01B31/08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吉勇 |
| 地址: | 25006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菱角 活性炭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菱角皮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制备活性炭的原料主要有木材、木屑、果壳等,其中以木材为主,但近年来森林覆盖率锐减,木材供应量减少,使活性炭的原料供应呈现紧张的趋势,价格也呈上涨趋势,致使活性炭的制备与利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另外,还有的以煤、污泥、塑料为原料制备活性炭,但这些原料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目前也不能被广泛利用。近来,用果壳制作活性炭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但大部分果壳产生地分散,难于集中收集,且费用较高,也难于推广使用。另外,现有的活性炭的制备工艺主要是氢氧化钾法、氯化锌法,而这两种方法产生的废液很难再重复使用,较易产生环境污染,且在操作时危险性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作简便、价格低廉、环境污染小的菱角皮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菱角皮活性炭的制备方法,菱角皮活性炭包括粉末状和块状,粉末状菱角皮活性的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菱角皮干燥,然后粉碎至80~100目;
2)预氧化处理,将干燥粉碎后的菱角皮用过氧乙酸浸泡5~9小时;
3)洗涤,将预氧化的菱角皮用蒸馏水浸泡10~12小时,洗涤至pH为6.0~6.5,在105℃~120℃烘干;
4)浸渍,将烘干的菱角皮用磷酸浸渍10~16小时;
5)炭化、活化,把浸渍好的菱角皮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炭化、活化,温度为390℃~430℃,时间为70~90分钟,冷却至常温后取出;
6)洗涤、烘干,把炭化、活化好的菱角皮洗涤至pH为6.5~7.0,最后在105℃~120℃烘干,即可得粉末状菱角皮活性炭。
步骤1)中的干燥是指在烘箱中于105℃~120℃烘干或自然晾干。
步骤2)中的过氧乙酸的体积分数为30%~60%。
步骤3)中的洗涤采用蒸馏水。
步骤4)中的磷酸是指体积分数为35%~45%,磷酸与菱角粉末质量之比为1.8∶1~2.0∶1的磷酸。
步骤6)中的洗涤采用蒸馏水。
块状菱角皮活性的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未粉碎的菱角皮干燥;
2)预氧化处理,将干燥后的菱角皮用过氧乙酸浸泡5~9小时。
3)洗涤,将预氧化处理后的菱角皮用蒸馏水浸泡10~12小时,再洗涤至pH到6.0~6.5,然后取出菱角皮;
4)炭化,将洗涤后的菱角皮放入炭化炉中进行炭化,炭化温度为250℃~310℃,炭化时间为40~70分钟,然后在炉中放置1.5~2小时后取出,即可得块状菱角皮活性炭。
步骤1)中的干燥是指在烘箱中于105℃~120℃烘干或自然晾干。
步骤2)中的过氧乙酸的体积分数为30%~60%。
步骤3)中的洗涤采用的是蒸馏水。
菱角皮作为一种水生植物果实的果壳皮,质地坚硬、不易腐烂,且在湿地中大量产生,如不适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设法利用这种果壳作为活性炭的原料,使其变废为宝,具有重要的意义。菱角皮粉末烧制成的炭具有其他活性炭的优点,也具有一定的强度,且在制备过程中不使用氢氧化钾法、氯化锌法等方法,既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又操作简便。
本发明所制得的菱角皮活性炭可用于很多个领域,粉末状的活性炭作为吸附剂既可以吸附一些常规物质,又可以吸附染料、苯酚等有毒有害物质;块状的活性炭可作为流化床、移动床以及某些固定床的填料,这种填料具有较好的生物亲和性和亲水性能,利于挂膜,且在其废弃后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本发明以来源广泛、价廉易得的菱角皮为原料,属于废物利用,具有以下优点:
1.菱角皮易于大量收集,可降低制备成本;
2、与其他原料制作方法相比,菱角皮活性炭的制备采用磷酸法,制备容易,操作简便,制备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3、此方法制得的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4、利用质地坚硬、不易腐烂的菱角皮,可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6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电源配电柜触头快速切换装置
- 下一篇: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配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