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陶器皿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3615.2 | 申请日: | 200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5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德军 |
主分类号: | C04B33/24 | 分类号: | C04B33/24;C04B33/32;C04B33/0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766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器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青陶器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青陶器主要用于饮水用具、餐具、炊具、花盆工艺品等日用生活陶器。
背景技术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
经检索,未发现有烧制青陶的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青色的陶器,其强度更大,有更强的抗老化、抗腐蚀作用,应用于茶具、炊具、餐具、花盆工艺品等生活用品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所述青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青陶器皿的制备方法,包括烧制工序,其特征是,在窑炉内,器皿干坯在850~1050℃温度下烧结后,采用松枝作燃料在还原气氛下熏烧50~90min,然后封死进风道和排气烟囱,闷制30小时,闷制完毕向窰内加水冷却或自然冷却至常温出窑。
所述熏烧是将窑炉的进风道封死,将排气烟囱封死70~80%,松枝在缺氧状态下燃烧形成强还原气氛。
所述的青陶器皿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料:按照重量百分比黄色粘土40%、红色粘土40%、黑色粘土20%混合球磨后备用;
2)成型:将泥料放入搅泥机反复搅拌练泥,然后经拉坯或机械成型,修坯,抛光,烘干或自然晾晒成干坯;
3)烧制:将干坯装入窑炉内,用逐渐加温的方式烧制,待温度升高到烧结状态后,再用含油脂的松枝或油性可燃物形成还原气氛熏烧,便形成有金属光泽的铁青色陶器。
本发明所述的松枝可以采用烟煤替代,特别是优质烟煤。
本发明所述的烧结可以采用煤、木材或者其他常用的加热燃料进行。
本发明所述的烧成气氛是指在烧制的过程中,窑炉内的燃烧产物中所含的游离氧与还原成分的百分比,在前期的氧化烧制阶段游离氧含量为3%-6%,到后期的强还原熏烧阶段游离氧含量小于1%而一氧化碳的含量高于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松枝或含油性的可燃物在强还原气氛中烧制,在陶器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金属光泽的铁青色还原氧化膜,形成对陶器的保护,使得本发明的陶器抗老化、耐腐蚀,同时古朴大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配料:选用当地的黄色粘土40Kg、红色粘土40Kg、黑色粘土20Kg,进行球磨备用。
2)成型:将泥料放入搅泥机反复搅拌练泥,然后经拉坯或机械成型,修坯,抛光,烘干或自然晾晒成干坯;
3)烧制:开始用小火缓慢烘烧约四小时温度保持200°左右,然后逐渐升温到600°约需时间8小时,再开始大火升温到850-1050°左右约需时间6小时,保持此温度50~90分钟。
4)熏烧:烧结后,向窑炉内加入大量带有油脂的松枝,将窑炉的进风道封死,将排气烟囱封死70~80%,在还原气氛下熏烧50~90min,然后封死进风道和排气烟囱,闷制30小时左右。
5)出窑:在闷制过程中加水冷却或保气自然冷却便形成了有光泽的铁青色陶器。
本发明的烧结温度与所烧青陶器具的大小有关,例如:如果烧制体积较大的器具,例如:大型花盆,烧结温度较高,从上限;如果烧制的器具体积较小,例如:饮水用具、餐具,烧结温度较低,从下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德军,未经刘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36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图象播放器的字幕预览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后桥半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