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酶Q10自乳化微囊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2923.3 | 申请日: | 200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8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董英杰;艾莉;王荟芳;张乃先;邹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皓天万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66 | 分类号: | A61K9/66;A61K31/122;A61P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 辉 |
地址: | 110015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酶 sub 10 乳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心血管疾病、肝炎、免疫力低下等疾病具有较好治疗作用的药品及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辅酶Q10自乳化微囊及制备方法,属药品、保健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辅酶Q10又名泛醌,也称为葵烯醌、泛醌醇、维生素Q、维生素辅酶Q,英文名称为Coenzyme Q10,Ubiquinone,分子式为C59H90O4。该物质是人体自体物质,也广泛存在于动物心脏等器官,可从动物心脏中提取得到,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得到。辅酶Q10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理物质,其化学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在人体中具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它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传递物质,是线粒体呼吸链限速反应的关键性物质,在细胞能量生成,增强生物活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体中含Q10总量为500—1500mg,20岁左右达到高峰,然后迅速减少,70岁以后比20岁年轻人减少57%。研究发现,在很多患病病人中,辅酶Q10生理水平下降明显,如心衰病人(HF)中,病人心肌及血液中辅酶Q10含量明显降低,从外源补充辅酶Q10后,明显改善病人症状。研究发现,很多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其辅酶Q10生理水平较低,补充辅酶Q10后,症状得到改善。因此,人体从外源补充辅酶Q10,治疗各种辅酶Q10生理水平低下成为一种公认的临床治疗方法。
辅酶Q10是脂溶性物质,难溶于水,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较低,近年已经开发出多种提高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如包合技术、固体分散、微囊、乳剂、纳米粒、自乳化技术等。自乳化技术是今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给药技术,它优于上述几种其他技术,然而,自乳化制剂通常是油状液体,成型制剂一般是软胶囊,自乳化组合物成分经常渗入胶囊壳中,导致自乳化制剂成分析出,或者使制剂稳定性下降。自乳化剂型还有自乳化微球和微丸以及自乳化片剂。自乳化微球采用高分子材料聚合制备,口服存在安全性隐患。微丸、片剂采用一些固体辅料吸附,转变成固体,但由于自乳化组合物是裸露的,稳定性仍然存在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皓天万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皓天万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29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