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德式热风炉箱型梁组装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2626.9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黄群;唐庆伟;马丽;霍方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9/08 | 分类号: | C21B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4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风炉 箱型梁 组装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箱型梁制作技术,特别是一种地德式热风炉箱型梁组装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铁企业,热风炉是炼铁中的关键设备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在高炉炼铁设备的设计中,这就要求制作热风炉的技术也应随之提高。热风炉的设计结构由过去的内燃式到后来的外燃式,直到现在的地德式。外燃式热风炉由蓄热室、燃烧室组成,两者之间由波纹膨胀器连接,工作中波纹膨胀器的连接处容易损坏。地德式热风炉由蓄热室、燃烧室、燃烧室支撑结构、箱型梁、拱顶组成,箱型梁和拱顶把蓄热室和燃烧室连接成整体结构,这种结构的热风炉克服了外燃式热风炉在波纹膨胀器处容易损坏的缺点,因此在全世界钢铁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以前的地德式热风炉制作时,要求箱型梁的内壳体在现场与蓄热室、燃烧室直带组装焊接后,再把箱型梁的π型梁与内壳体组装焊接,避免了焊后变形。为了便于地德式热风炉的现场安装,提高产品质量及缩短总工期,尽可能在工厂制作成大块结构。设计上就要求箱型梁在工厂焊接、分段出厂,这样便产生了箱型梁在工厂焊接工作量大、焊后变形难以控制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德式热风炉箱型梁组装焊接方法,解决因设计要求而带来的箱型梁在工厂焊接工作量大、焊后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以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现场实际安装的需要。
本发明的一种地德式热风炉箱型梁组装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对内壳板、上下腹板、内外侧翼缘板、立筋板及密封板进行半成品加工;2)铺设预装平台;3)在预装平台上按照设计图纸画出箱型梁倒置后的垂直投影轮廓图,按照轮廓线铺设箱型梁上腹板,摆放箱型梁内壳板及内侧翼缘板,在内壳板及内侧翼缘板上组装立筋板,在内壳板及立筋板上组装下腹板,最后组装外侧翼缘板;4)将箱型梁下部内外两侧与平台刚性固定,在内壳板的内侧用支撑固定;5)焊工等距离分配,按照同一焊接规范同一焊接顺序同时进行焊接;6)将箱型梁按段分解,翻转后,二次组装焊接剩余焊缝。
本发明的一种地德式热风炉箱型梁组装焊接方法,摆放内壳板时将直径放大,预留出焊接的收缩余量。
本发明在箱型梁组装焊接过程中采用倒置安装的顺序,减少一次翻转过程,既避免了因吊运翻转而引起的变形,又减少了工作量。通过内壳板直径放大预留出焊接的收缩余量、等距离分配电焊工并且按照同一焊接规范同一焊接顺序同时进行焊接、支撑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焊后变形,从而解决了箱型梁在工厂焊接工作量大、焊后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经检查,各部位尺寸完全符合图纸公差要求,保证了箱型梁制作质量,满足了现场实际安装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地德式热风炉箱型梁俯视图;
图2是地德式热风炉箱型梁组装焊接工艺流程图;
图3是地德式热风炉箱型梁倒装主视图;
图4是地德式热风炉箱型梁内壳体刚性固定俯视图;
图5是地德式热风炉箱型梁焊接顺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地德式热风炉箱型梁由内壳板1、上腹板2、下腹板3、外侧翼缘板4、内侧翼缘板5、立筋板6、密封板7组成,焊后分六段出厂。其中有两块内壳板1和密封板7参与组装,不参与焊接,单件出厂。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地德式热风炉箱型梁组装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对内壳板1、上腹板2、下腹板3、外侧翼缘板4、内侧翼缘板5、立筋板6及密封板7进行半成品加工。
2、铺设预装平台:用槽钢[36a铺设预装平台。用水平测量仪测量预装平台的水平度,预装平台上表面高低差不得大于1mm,将测量合格的平台与地面焊接固定。步骤1、2的顺序不分先后。
3、箱型梁倒装(如图3所示):
(1)在预装平台上按照设计图纸画出箱型梁倒置后的垂直投影轮廓图,按照轮廓线铺设箱型梁上腹板2,摆放箱型梁内壳板1及内侧翼缘板5。内壳板1直径放大3~5mm,预留焊接收缩余量。
(2)在内壳板1及内侧翼缘板5上组装立筋板6。
(3)在内壳板1及立筋板6上组装箱型梁下腹板3。
(4)组装箱型梁外侧翼缘板4。
4、刚性固定(如图4所示):
(1)箱型梁下部内外两侧与平台刚性固定。
(2)在内壳板的内侧,距内壳板上、下端各1/5~1/6内壳板高度,用“米”字或“十”字支撑8进行固定。
5、焊工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26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地热保温块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体外供电式植入医疗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