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硫化的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2622.0 | 申请日: | 2008-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3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梁兵;武淑要;季洁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3/16;C08L23/28;C08K13/02;C08J3/24;C08K3/06;C08K5/14;C08K3/04;C08K3/26;C08K3/30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42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硫化 塑性 弹性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塑料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动态硫化方法制备的一种性能优异的HPVC/EPDM热塑性弹性体。
背景技术
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种高温下能流动,常温下显示橡胶高弹性,兼有塑料和橡胶特性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又称为第三代橡胶。目前应用较广的是使用橡胶与塑料共混的方法制得热塑性弹性体。
动态硫化是指弹性体在熔融加工过程中的交联。通过动态硫化使共混物具有交联弹性体构成的橡胶相和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塑料相,橡胶相的交联使得橡胶粒子的形态稳定,从而阻止橡胶粒子在热塑性基本结晶或冷却到玻璃状态之前以及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产生重新聚集现象。由于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具有漂亮外观以及耐油、耐磨、耐腐蚀等优异性能,但其存在的韧性差、耐热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三元乙丙橡胶具有传统橡胶的柔软性、良好的耐候性、优良的机械性能如抗疲劳、撕裂及耐酸碱等优点,所以制备HPVC/EPDM热塑性弹性体能实现两者性能上的互补。由于非极性EPDM与极性PVC相容性不好,极大的限制了HPVC/EPDM共混物的性能,可往HPVC/EPDM共混体系中添加少量氯化聚乙烯作为增容剂,经过动态硫化可制得力学性能较高的热塑性弹性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高聚合度的聚氯乙烯和三元乙丙橡胶共混,在相容剂作用下,经由动态硫化的方法获得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弹性体,使之提高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降低成本,并获得不同的性能的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动态硫化的热塑性弹性体,所述动态硫化的热塑性弹性体的组分和重量分数如下: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50-80份;
三元乙丙橡胶 20-50份;
增塑剂 10-35份;
填充剂 10-30份;
交联剂 0.1-0.5份;
交联助剂 0.05-1份;
稳定剂 1-5份;
润滑剂 0.1-1份;
相容剂 5-20份;
助剂 1-5份。
如上所述的一种动态硫化的热塑性弹性体,所述交联剂分别是硫磺、过氧化二异丙苯。
如上所述的一种动态硫化的热塑性弹性体,所述相容剂是氯化聚乙烯(CPE)。
如上所述的一种动态硫化的热塑性弹性体,所述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聚合度2500。
如上所述的一种动态硫化的热塑性弹性体,所述填充剂是炭黑、纳米碳酸钙、滑石粉。
一种动态硫化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的:
将上述组分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然后进行熔融共混,再进行动态硫化反应,最后挤出造粒。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发明的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都比较优良,经过填充剂增强的热塑性弹性体的的综合力学性能也较好,成本较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原料配比获得不同的性能的产品。
2.本发明的热塑性弹性体可应用在电线电缆、耐油胶管和煤气胶管、密封条、体育用品以及鞋底材料、输送带覆盖胶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以HPVC和EPDM为基料,制备一种EPDM/HPVC热塑性弹性体。过程当中由于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具有漂亮外观以及耐油、耐磨、耐腐蚀等优异性能,但其存在的韧性差、耐热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三元乙丙橡胶具有传统橡胶的柔软性、良好的耐候性、优良的机械性能如抗疲劳、撕裂及耐酸碱等优点,所以制备EPDM/HPVC热塑性弹性体能实现两者性能上的互补。其制备方法:按重量配比秤取原料;将所有原料放入高混机中混合2-5分钟;出料;将混合的原料放入螺杆机中挤出造粒,螺杆机的转速为180-600转/分,温度 为160-1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学院,未经沈阳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2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