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2导联无线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2485.0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5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石;王友权;鲍喜荣;佘黎煌;董建威;贾晓楠;王军辉;冯瑜;尚帅;万娅鹏;刘欣添;张磊;丁则奕;张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疗器械研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光林 |
地址: | 110001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2 无线 远程 监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心电监护仪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12导联无线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心电信号是人类最早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的生物电信号之一,它比其他生物电信号更易于检测,并具有较直观的规律性,目前仍然是生物医学工程界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心肌预先发生电的激动,并向全身各部位放散,从而在体表的不同部位产生电位差。通过体表把这种变动着的电位差按时间顺序描记出来的连续曲线就是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是病人在静卧情况下由心电图仪记录的心电活动,它一般有12个导联,反映了全息心电变化,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到心脏的活动情况,能对心肌梗死、早博、左前支阻塞和左后支阻塞等进行定位诊断,是心脏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常规心电图仅记录6~100个心动周期,历时仅几秒到1分钟左右,只能获取很少有关心脏状态的信息,一个正常人一天24小时心博数达10万次以上,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录发生心率失常的概率是很低的,尤其是一些阵发性心率失常,即使病人有自觉症状,但在做常规心电图检查时也往往难以捕获。
由于心脏病发病时一般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危险性的特点,所以有必要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长时间实时监测,实现及时抢救和疾病预报,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仍然十分紧张,远程医疗、社区护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可供心脏病人使用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有的心电监护系统有以下几种:
(1)动态心电图记录回放系统(HOLTER系统):1957年,美国物理学博士NormanJ Holter首创了一种用磁带记录器对正常活动状态下的病人做长时间连续心电图记录的方法,开辟了时间全信息和环境全信息心电记录和诊断的新领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不足之处。这种长时间连续记录的心电图称为动态心电图,它是心电学的一个分支,通过便携式记录器连续监测、记录人体24h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动态变化信息,再经过计算机系统回放、处理和分析,再由打印机输出心电图,通过动态心电图能够发现短暂性或一过性的异常心电变化,对心率失常的检出、早期心血管病诊断、抗心率失常治疗的评价以及心率失常和生理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1961年,以德玛公司的产品为代表,美国最先将动态心电图技术应用到临床,以后很快在发达国家得到普及。自1978年我国开始引进此项技术以来,临床应用逐步深入,已从大医院逐步向中小医院普及,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领域中的实用、高效、无创、安全、准确、可重复性强的重要检查方法。传统式的HOLTER 系统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带在病人身上的慢速磁带记录盒;另一部分是回放分析系统。此类HOLTER系统中,马达变速、需定期保养和更换是磁带记录的一大难题。1985年后,出现了固态HOLTER系统,以美国HP公司为代表,它是把心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存储在芯片上,避免了马达引起的一些问题;但是这类HOLTER系统,记录盒内存有限,可能丢失大量信息。
(2)电话传送心电图监测系统(Trans-Telephonic Monitoring,TTM)
1960年,美国及加拿大的医疗中心相继开创了冠心病监护病房和加强护理病房,通过长时间的示波监护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病人进行治疗,但是,面对数量庞大、分布环境复杂的院外患者,HOLTER和CCU等还是无法解决问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研制成功了利用电话传送心电图的监测系统,该系统是以微机为基础的心电传输/接收和心电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电话传输心电信息和计算机处理实现对病人的心电监护,病人使用记录/发射器可通过电话向监测中心传输心电数据,医生根据心电信号改变和患者诉说的病情,向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意见,为院外心脏病人的长期心电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方便。
(3)无线实时传送心电图监护系统
TTM系统是一种微型、轻便、价格便宜、易操作、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心电监护工具,它对偶发和可疑有心律失常症者有良好的的监测效果,然而,该装置也有一些缺点:不能捕捉非常短暂的心律失常,不能发现无症状心律失常或段变化,需要有电话才能和TTM中心联系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疗器械研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疗器械研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2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有效成分及其应用
- 下一篇:卷烟配方中替代叶组的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