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单元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01915.9 | 申请日: | 2008-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7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萨文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F21V13/00;F21V8/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肖梅;谢丽娜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单元,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单元。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具有两个电极端子,在端子间施加极小的电压,通过电子电洞的结合,可将能量以光的形式激发释出。近来,发光二极管更被应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LCD Device)的背光模块的光源,并有逐渐取代传统冷阴极萤光灯管作为光源的趋势。
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侧向式发光单元的一示意图。侧向式发光单元1包含一发光二极管模块11、一框体12、一光源罩13、一导光板14以及一反射片15。
发光二极管模块11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111以及一电路板11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111设置于电路板112上。框体12为一中空矩形框体,电路板112的一部分穿出框体12而与一驱动电路板(图中未示)电性连结,而光源罩13连结于框体12的一侧。
请参照图2所示,其为组装后的侧向式发光单元1沿图1的直线A-A的一剖面示意图。发光二极管111具有一芯片111a、一导线架111b、一塑料壳体111c以及一封胶体111d。芯片111a设置于导线架111b,封胶体111d包覆着芯片111a并容置于塑料壳体111c中,塑料壳体111c包覆导线架111b的一部分而露出导线(lead,L)。发光二极管111表面黏着于电路板112,然后再利用一胶体P来将电路板112平贴于光源罩13,而芯片111a所发出的光经由塑料壳体111c内壁的反射层反射,而射出塑料壳体111c。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111面对导光板14的一入光面141设置成一列,当发光二极管111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入光面141进入导光板14时,光线会在导光板14内进行全反射并达到混光的效果,且当光线经过导光板14底面的印刷网点时,会产生散射而破坏光线的全反射现象,造成部分光线折射出导光板14的出光面142,而形成一面光源。另外,设置于导光板14底面的反射片15则可提高侧向式发光单元1的光线利用率。
然而,各个芯片111a于磊晶的制造过程中,无法制作出发光频谱完全相同的成品,因此各个芯片111a的波峰波长通常不会相同。故对于一个发光二极管模块11来说,其所具有的所述发光二极管111所发出的光线经常不够均匀,进而使侧向式发光单元1的品质受到影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均匀发光的发光单元,正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能够更均匀发光的发光单元。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单元,包含一导光板以及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导光板的一侧具有一入光面,发光二极管模块邻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且发光二极管模块具有一基板、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一第一混光膜片,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板且位于第一混光膜片的一侧,导光板则设置于第一混光膜片的另一侧。
承上所述,因依本发明的发光单元中,发光二极管模块具有第一混光膜片,能协助多个发光二极管先行混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发光单元通过发光二极管模块内的混光膜片来先行混光,故使得发光单元的发光更为均匀。因此,对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中的芯片,可以放宽挑选的波峰波长规格,进而降低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侧向式发光单元的一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组装后的侧向式发光单元沿图1的直线A-A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3A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一示意图;
图3B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组装后沿图3A的直线B-B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4A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4B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另一态样示意图;
图5A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5B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另一态样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 侧向式发光单元
11、30、30a、30b、50、50a、50b 发光二极管模块
111、31、31a、51 发光二极管
111a 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启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19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