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加工装置以及程序设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101737.0 | 申请日: | 200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8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浩太郎;尾畑里佳;加藤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H7/20 | 分类号: | B23H7/20;B23H9/00;B23Q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加工 装置 以及 程序设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成用于进行放电加工的加工程序的程序设计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放电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贯穿工件而进行螺纹加工、螺旋加工的情况下,使用例如日本实开昭61-5528号公报所示,将粗加工用电极和精加工用电极同轴排列而一体化的电极,进行放电加工。
例如,作为同轴地具有粗加工用电极、精加工用电极的一体电极的一个例子,存在图6所示的例子。
图6(a)示出用于通过放电加工生成贯穿内螺纹的电极和工件,在工件上开设有具有使电极直接进入的尺寸的预孔,通过将电极在插入工件的预孔中的状态下,在横向逐渐扩孔的同时进行圆形摆动加工(circularrocking machining),从而复制电极的形状,在工件的内侧生成内螺纹。
然后,如果该粗加工结束,则使电极返回中央位置,并且沿Z方向移动一定量,再进行精加工的放电加工。
此外,根据情况,有时进行第3次放电加工,重复进行精加工而提高内螺纹的精度。
图6(b)示出用于通过放电加工制作贯通的螺旋齿轮凹模的电极和工件,在工件上开设有具有一定程度尺寸的预孔,通过一边使电极在沿Z方向下降的同时以一定的旋转角度旋转一边进行放电加工,从而复制电极的形状,在工件的内侧生成螺旋齿轮凹模。
然后,如果该粗加工结束,则在不进行放电而使电极沿Z方向下降一定的旋转角后,再利用接下来的电极部分进行精加工的放电加工。
此外,根据情况,有时进行第3次放电加工,重复进行精加工而提高凹模精度。
如上述所示,在进行贯穿工件的加工的情况下,存在下述方式,即,将同轴地形成的各个电极部位分割为粗加工电极、精加工1、精加工电极2,依次进行放电加工,从而对工件进行加工。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5528号公报图3
发明内容
在放电加工装置中,一般将粗加工用电极和精加工用电极作为独立的部件而分别制作,在更换电极时,通常调整至同一位置后进行加工,程序设计的方法也以上述内容为前提。
因此,对于上述的使用一体型电极的加工,在现有的放电加工装置的程序设计方法中,没有进行特别的考虑。
图7是例如利用现有的程序设计装置,在生成用于进行图6所示的螺纹加工、螺旋加工的程序时的用户输入画面。
图7(a)表示进行内螺纹加工的情况,序列编号P为1的列表示粗加工,序列编号P为2的列表示第一次精加工,序列编号P为3的列表示第二次精加工,序列编号P为4的列表示使电极返回初始位置以从工件中拔出的动作。
另外,向这些列中输入的开始位置Z、加工深度Z,是对工件厚度、各电极厚度、电极间的与1个间距相应的避让部的长度进行加法运算或者减法运算后,由作业人员输入的。
另外,加工条件E、摆动样式D等行是由作业人员适当设定的加工条件。
另外,图7(b)表示进行螺旋齿轮凹模加工的情况,序列编号P的列与图7(a)相同地表示粗、精加工等加工工序。此外,在序列编号P为4的列中,将辅助代码M设定为27,不进行加工伺服,以不进行加工而使电极相对于工件进行反向旋转而返回初始位置。
另外,向这些列中输入的开始位置Z、C、加工深度Z、C,是对工件厚度、各电极厚度、电极间的避让部的长度、螺旋角的信息进行加法运算、减法运算、或者三角函数计算后,由作业人员输入的。
如上述所示,在生成使用一体型的电极进行加工的程序的情况下,作业人员不得不一边考虑同轴配置的电极中的哪个部位为粗加工用、哪个部位为精加工用,精加工电极为1个还是2个,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进行加工的工件的厚度为多少等信息,一边自己进行几何计算,并将其结果进行键盘输入,将动作分为多行而进行程序设计,存在容易由于计算错误、转记错误等导致差错的问题。
特别地,在一体型电极一边以放电加工电极的轴为中心进行规定的旋转一边进行加工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必须基于画面上示出的间距、螺旋角、或者每单位深度的旋转角度等信息,进行几何计算而求出程序生成所需的旋转量,程序设计效率较低。
本发明所涉及的放电加工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形成将上述使用一体型电极的情况也考虑进去的结构。
具体地说,准备了可以输入一体型电极的哪个部位为粗加工用、哪个为精加工用,精加工电极为1个还是2个,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进行加工的工件的厚度为多少等信息的专用输入画面,仅通过输入这些参数就可以简单地自动生成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101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受压流体系统的管连接系统
- 下一篇:柔性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