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使用属于埃希氏菌属或芽孢杆菌属的细菌进行发酵来产生嘌呤核苷和核苷酸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80047505.1 申请日: 2007-12-11
公开(公告)号: CN101563448A 公开(公告)日: 2009-10-21
发明(设计)人: 埃卡特里纳·A·库土科瓦;纳塔莉亚·P·扎卡泰瓦;维塔利·A·利夫西茨 申请(专利权)人: 味之素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12N1/21 分类号: C12N1/21;C12P19/32;C12P19/40
代理公司: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史 悦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通过 使用 属于 埃希氏菌属 芽孢 杆菌 细菌 进行 发酵 产生 嘌呤 核苷 核苷酸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产生嘌呤核苷的方法,嘌呤核苷在5′-嘌呤核苷酸如5′-肌苷酸或5′-鸟苷酸的合成中是重要原料;还涉及所述生产所使用的新的微生物。 

背景技术

按照常规,嘌呤核苷如肌苷、鸟苷和黄苷在工业上通过利用腺嘌呤营养缺陷型菌株进行发酵而产生。可选的是,可以进一步赋予这些菌株针对多种药物如嘌呤类似物和磺胺胍的药物抗性。这些菌株包括属于芽孢杆菌属(genusBacillus)的那些菌株(日本专利公告第38-23099号(1963)、第54-17033号(1979)、第55-2956号(1980)和第55-45199号(1980),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56-162998号(1981),日本专利公告第57-14160号(1982)和第57-41915号(1982),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59-42895号(1984)),或属于短杆菌属(genus Brevibacterium)(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的那些菌株(日本专利公告第51-5075号(1976)和第58-17592号(1972),和Agric.Biol.Chem.,42,399(1978)),或属于埃希氏菌属(genus Escherichia)的那些菌株(WO9903988),等等。 

用于获得这样的突变菌株的典型方法包括,对微生物通过UV照射或通过用亚硝基胍(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处理它们来进行诱变,和通过使用合适的培养基来选择突变菌株。另一方面,对于以下菌株也已经实践过使用遗传工程技术培育这样的突变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的菌株(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58-158197号(1983)、第58-175493号(1983)、第59-28470号(1984)、第60-156388号(1985)、第1-27477号(1989)、第1-174385号(1989)、第3-58787号(1991)、第3-164185号(1991)、第5-84067号(1993)和第5-192164号(1993)),属于短杆菌属(棒杆菌属)的菌株(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63-248394号(1988)),或属于埃希氏菌属的菌株(WO9903988)。 

能够通过增加嘌呤核苷分泌活性进一步改进产嘌呤核苷的菌株的生产力。普遍承认的是,代谢物通常由特定的流出转运蛋白(efflux transporter protein)介导而穿过细胞质膜(Pao等,Microbiol.Mol.Biol.Rev.,62,1-34,(1998);Paulsen等,J.Mol.Biol.,277,573-592(1998);Saier等,J.Mol.Microbiol.Biotechnol.,257-279(1999))。本发明人先前已经证明,RhtA蛋白(由rhtA(ybiF)基因编码)活性增强的属于埃希氏菌属或芽孢杆菌属的产肌苷或黄苷菌株与亲本菌株相比产生了更多的肌苷或黄苷(俄罗斯专利第2239656号)。除此之外,YijE、YdeD或YicM蛋白(分别由yijE、ydeD或yicM基因编码)活性增强的属于埃希氏菌属的产肌苷菌株与亲本菌株相比产生了更多的肌苷(分别为俄罗斯专利第2244003、2244004、2271391号)。 

本发明人先前已经发现大肠杆菌的yeaS(leuE)基因编码一种膜蛋白,该膜蛋白属于RhtB家族并且涉及氨基酸的流出(efflux)(Aleshin等,TIBS,1999)。具体而言,这种基因编码亮氨酸、组氨酸和甲硫氨酸的输出物(exporter)(Kutukova等,FEBS Letters,579,4629-4634,20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增强产嘌呤核苷的菌株的嘌呤核苷生产力,和提供使用这些菌株产生嘌呤核苷的方法。 

此目的通过鉴定yeaS基因达到。该基因编码推定的氨基酸输出物,当作为多拷贝载体上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引入菌株时,该基因赋予对嘌呤碱基类似物,即8-氮杂腺嘌呤(8-azaadenine)、2,6-二氨基嘌呤、6-巯基嘌呤和6-硫代鸟嘌呤(6-thioguanine)的抗性。此外,当将在组成型启动子调控下的yeaS基因引入属于埃希氏菌属或芽孢杆菌属的各种产嘌呤核苷菌株的细胞时,yeaS基因能够增强嘌呤核苷生产。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属于埃希氏菌属或芽孢杆菌属的微生物,所述微生物具有产生嘌呤核苷的能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味之素株式会社,未经味之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75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