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弯曲成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6543.5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8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深见正生;森大生;北岛丰;泉浩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23/027 | 分类号: | C03B23/027;C03B23/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多益;胡 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板 弯曲 成形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弯曲成形装置,特别是涉 及包括搬运玻璃板的方法及装置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弯曲成 形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汽车用窗玻璃随着设计的变化而需要具有各种形状、曲率的 弯曲玻璃。作为制造该弯曲玻璃的手段之一的加热炉内的加压成形法可以 在高温状态下对玻璃板进行弯曲成形,因此适合作为复杂形状或深度弯曲 形状的弯曲玻璃的制造方法。
以往,关于加热炉内的玻璃板的加压弯曲成形法,已知如下的成形装 置:使用成形用环架作为承载玻璃板的下模,在加压成形前使玻璃板因自 重而变形来进行预成形,然后将玻璃板压于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来进行弯 曲成形。
该弯曲成形装置中,在辊式搬运中被加热至软化点附近的玻璃板通过 具有定位机构的移载机承载于成形用环架上。此外,成形用环架在承载玻 璃板的状态下移动至下游的加压位置,其间玻璃板在成形用环架上因自重 而变形。该变形成为加压前的预成形。接着,在加压位置,玻璃板通过上 方的成形用模具和下方的成形用环架被加压而成形成规定的弯曲形状。
然而,该玻璃板的弯曲成形装置因为仅以基于自重的变形作为预成形, 所以无法充分应对玻璃板周缘部的深度弯曲。成形成深度弯曲形状时,已 知采用带倾斜(日文:あおり)机构的成形用环架的方法。带倾斜机构的成形 用环架是俯视下整体呈框状的金属制构件,由位于中央的固定框架和位于 其两端的可动框架构成。在固定框架的端部介以铰链部通过枢轴设置有俯 视下近似U字状的可动框架。并且,通过在与成形用模具的加压时倾斜可动 框架,可以可靠地弯曲玻璃板的周缘部。
然而,这种带倾斜机构的成形用环架由于具有铰链部向上方突出的结 构,因此该部分容易与玻璃板发生局部接触。因此,在玻璃板的缘部形成 与成形用环架接触的部分和不接触部分,玻璃板的温度分布的控制变得困 难,再现性、成形形状变得不稳定。此外,在玻璃板的与铰链部局部接触 的部分容易产生变形,品质上也存在问题。
于是,本发明人之前提出了日本专利特开2003-335533号公报中记载的 发明。根据日本专利特开2003-335533号公报中所揭示的发明,采用在带倾 斜机构的成形用环架的内侧一并设有内模的环架。先通过内模支承经加热 的玻璃板,藉此通过玻璃板的自重完成一定程度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然 后,通过内模和配置于其外侧的外模支承玻璃板。藉此,玻璃板被弯曲成 形成最终形状。如上所述,因为进行二阶段的成形加工,所以不会发生玻 璃板的铰链部分的变形,也可以控制玻璃板的温度分布。此外,将玻璃板 搭载于带倾斜机构的成形用环架时,容易产生位置偏差,但由于在用内模 接收后再进行重置,因此还可以消除该问题。
发明的揭示
近年来,汽车用窗玻璃的形状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深度弯曲成形,通 过日本专利特开2003-335533号公报中所揭示的发明来实现这样的深度弯 曲成形时,需要增加预成形的时间,即基于自重的变形所需的时间。因此, 成为生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此外,以往的带倾斜机构的成形用环架由于在与成形用模具的加压时 倾斜,所以只能急剧倾斜。因此,存在如果深度弯曲成形时急剧倾斜,则 玻璃板的表面产生波纹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更加良 好的品质将玻璃板弯曲成形为复杂形状或深度弯曲形状的玻璃板的弯曲成 形方法及玻璃板的弯曲成形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在进一步缩短制造时间的同时,实现高生 产性。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提供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该方法包 括:将被加热至可进行预弯曲成形的温度的玻璃板承载于一并设置在具备 固定框架和以枢轴设置于其至少一方的端部的可动框架的带倾斜机构的成 形用环架的内侧的内模,实施基于自重的预成形的工序;将所述内模上的 通过自重预成形了的玻璃板从所述内模移置到所述带倾斜机构的成形用环 架的工序;通过具有规定的成形面的成形用模具对所述玻璃板加压并使所 述可动框架倾斜的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施预成形的工序包括以下的 步骤:通过以枢轴设置于所述内模所具备的内模固定框架的至少一方的端 部的内模可动框架使承载在所述内模中的所述玻璃板倾斜,由此实施预成 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6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