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异氰尿酸三烯丙酯(TAIC)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80026012.X 申请日: 2007-06-14
公开(公告)号: CN101490019A 公开(公告)日: 2009-07-22
发明(设计)人: P·韦勒;H-P·克里默;M·施密特;K·施塔特米勒;M·特拉格泽 申请(专利权)人: 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07D251/34 分类号: C07D251/34
代理公司: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于 辉
地址: 德国*** 国省代码: 德国;DE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制备 氰尿酸 三烯丙酯 taic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旨在提供在至少90℃下通过氰尿酸三烯丙酯(TAC)的Cu2+催化 重排制备异氰尿酸三烯丙酯(TAIC)的改进的且操作可靠的方法。

异氰尿酸三烯丙酯[三烯丙基均三嗪-2,4,6(1H,3H,5H)-三酮;简称TAIC] 是三官能可聚合单体,其用作高价值的热塑材料和合成橡胶的交联组分, 并用作制备阻燃剂的原材料。此外,TAIC还用作乙烯、烯丙基和丙烯酸单 体的聚合中的共聚组分。

TAIC基本可通过三种方法制备:

在根据美国专利3,322,761的方法中,异氰尿酸三烯丙酯(TAIC)通过在 氯化铜作为催化剂的存在下,使氰尿酸与烯丙基氯和氢氧化钠反应而得到。 该方法的缺点是非常过量的烯丙基氯(6mol/mol氰尿酸)、烯丙醇和异氰尿 酸二烯丙酯作为水解产物形成,以及得到的TAIC的复杂的移出和提纯。

在工业上TAIC更加有用的制备路径是异氰酸烯丙酯的原位三聚。在这 种情况下,如例如JP 52-109627或DE-A 28 39 084所述,碱金属氰酸盐与 烯丙基氯在偶极非质子溶剂(优选为二甲基甲酰胺)中,在约130℃的温度下 反应。尽管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产率,其缺点是形成大量的有机污染的氯化 钠、使用有毒溶剂和为了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TAIC品质所需的成本相当高 的提纯步骤。

TAIC的第三种制备方法是氰尿酸三烯丙酯(TAC)的Claisen重排,TAC 本身在工业规模通过氰脲酰氯与烯丙醇在催化剂(cat.)存在下反应而获得。

在根据EP 0 078 567 A1的方法中,从TAC到TAIC的重排在季胺化合 物的存在下进行。该方法的缺点是反应时间长和全部混合物的自发聚合风 险。在本申请的发明人重现该方法时,在几分钟后发生温度>200℃的聚合 和剧烈的冒烟。

Balitskaya等在Ukr.Khim.Zh.40(8),881,(1974)中描述了在金属铜存在 下氰尿酸酯到异氰尿酸酯的异构化。在20%铜的存在下,TAC到TAIC在 70℃的重排据说在5小时内结束。相反,本申请以及EP 0 078 567 A1的发 明人的尝试则没有获得这样的结果。

苏联专利1121259教导了通过在95-130℃的温度下,在铜和选自氯化 锡(II)和氯化铁(II)的还原剂的存在下,在甲苯中使TAC异构化而制备TAIC 的方法。这里各个组分的摩尔比为:TAC(1);甲苯(1.3-4.1);铜(0.39-0.8); 还原剂(0.0013-0.0026)。根据温度和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为1-20h。其缺 点是催化剂用量非常高和反应时间长。

苏联专利1121260要求保护在甲苯作为溶剂中TAC到TAIC的异构化, 使用Cu盐(比如CuCl2·2H2O、CuAc2·2H2O、CuCl、CuSO4·5H2O、CuF2·2H2O、 Cu(NO3)2·3H2O和CuBr)作为催化剂。TAC∶甲苯∶催化剂的摩尔比指定为 1∶(1.3-4)∶(0.0015-0.0073)。SU 1121259和SU 1121260的方法分批进行, 开始时将催化剂加入玻璃反应器中并与一部分TAC的甲苯溶液混合。加热 到约100℃后,在3h内加入剩余量的TAC/甲苯混合物,继续反应2h;此 后,通过蒸馏处理反应混合物。

在重现SU 1121260的方法中,发现所述过程不能在工业规模上可靠且 安全地用于制备异氰尿酸三烯丙酯。尽管该SU文献中教导了使用最小量 的甲苯以防止爆炸式的过程,但在该方法的重现中仍然存在无法控制的过 程状态。该文献没有给出任何如何在工业规模上连续且没有任何安全风险 地操作该方法的信息。

SU 1121260描述的方法的进一步的缺点是形成聚合产物:由于TAIC 长时间保持在反应器中,如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的,可能形成至多20重量% 的低聚物,这些低聚物在气相色谱中不能检出,但在溶剂蒸出后与甲醇产 生沉淀。还发现使用该SU文献中教导的含水合物Cu盐会导致令人不满意 的转化率或者形成副产物。通过申请人的实验发现,在铜盐的催化作用下, 水从TAC中除去烯丙醇,从而形成副产物异氰尿酸二烯丙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60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