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递送抗偏头痛化合物的透皮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22405.3 | 申请日: | 2007-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2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 发明(设计)人: | C·R·安德森;R·L·莫里斯;T·B·塞布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帕特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1/30 | 分类号: | A61N1/3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颖煜;付 磊 |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递送 偏头痛 化合物 方法 系统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基于于2006年4月13日提交的系列号为60/791,819 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以及于2006年6月16日提交的系列号为 60/814,131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二者在此以其全部内容通过 引用并入本文。
发明背景
I.发明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通过使用外加电动势(applied electro motive formce,emf)来透皮递送活性抗偏头痛化合物,该外加电动势通常称为 离子电渗法。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用于递送抗偏头痛药物特别是曲普 坦5-羟色胺激动剂的改良的装置,所述曲普坦5-羟色胺激动剂包括舒 马曲普坦和那拉曲普坦。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可佩戴的离子电渗 系统,其可用于提供快速的疼痛缓解和预防疼痛复发的持续作用。
II.相关技术
LeDuc在1908年就描述了离子电渗法,从此在带离子电荷的治疗 剂分子如毛果芸香碱、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的给药方面发现了商业用 途。在此给药方法中,带正电荷的离子在电介质电系统阳极部位被驱 动穿过皮肤,而带负电荷的离子在电介质系统阴极部位被驱动穿过皮 肤。
早期及相当长时期,离子电渗装置典型的构成是用胶粘材料贴附 于患者的2个电极,每个电极通过电线连接到远端的电源,通常是微 处理器控制的电子仪器。
近年来,已开发出了自含式(self-contained)可佩戴的离子电渗系统。 这些系统的优点是它们没有外部的电线,体积小得多。这些系统的实 例可见于多个美国专利,它们包括美国专利US4,927,408;5,358,483; 5,458,569;5,466,217;5,533,971;5,605,536;5,651,768;5,685,837; 6,421,561;6,425,892;6,653,014;和6,745,071。这些系统也是由借助胶 粘材料固定于患者皮肤的2个电极组成。
偏头痛是一种侵染全世界成人约10%的病症,约6亿人发病,单 单在美国就有约2800万(L.Morillo.migraine headache.Am Fam Physician.65:1871-1873(2002);L.E.Morillo.migraine headache.Clin Evid:1547-1565(2003);以及L.E.Morillo.migraine headache.Clin Evid:1696-1719(2004))。女性患偏头痛的机率是男性的3倍(E. Lawrence.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igraine headaches.Southern Medical Journal.97:1069-1077(2004))。偏头痛与炎性的和扩张的血管 有关,导致严重的单侧疼痛,使体力活动恶化(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Cephalagia.24,Supplement1: (2004))。除了头痛之外,偏头痛可与多种其它症状有关,它们包括腹 泻、末端寒冷、面部苍白、恶心、呕吐以及对外界刺激例如光、声或 气味敏感。大约五分之一的偏头痛患者可体验到气味或视觉症状,例 如光斑、曲折线、或视觉灰色眩晕(Cephalagia(2004)and J.Scholpp,R. Shellenberg,B.Moeckesch,and N.Banik.Early treatment of a migraine attack while pain is still mild increases the efficacy of Sumatriptan. Cephalagia.24:925-933(20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帕特公司,未经纽帕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2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