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弯曲成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4779.0 | 申请日: | 200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2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今市明生;堀顺士;广津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23/03 | 分类号: | C03B23/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多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板 弯曲 成形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弯曲成形装置,特别是涉 及对汽车用的窗玻璃等板状材料进行弯曲成形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玻 璃板的弯曲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汽车用窗玻璃随着设计的变化而需要具有各种形状、曲率的 弯曲玻璃。作为制造该弯曲玻璃的手段之一的加热炉内的加压成形法可以 在高温状态下对玻璃板进行弯曲成形,因此适合作为复杂形状或深度弯曲 形状的弯曲玻璃的制造方法。
以往,关于加热炉内的玻璃板的加压弯曲成形法,已知如下的成形装 置:使用支承框架作为承载玻璃板的下模,在加压成形前使玻璃板因自重 而变形来进行预成形,然后将玻璃板压于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来进行弯曲 成形。
该弯曲成形装置中,在加热炉内进行辊式搬运中被加热至软化点附近 的玻璃板通过具有定位机构的移载机承载于支承框架上。此外,支承框架 在承载玻璃板的状态下移动至下游的加压位置。接着,在加压位置,玻璃 板通过上方的成形用模具和下方的支承框架被加压而成形成规定的弯曲形 状。
这时,在加压位置需要高精度地进行上方的成形用模具和下方的支承 框架的定位。以往,作为进行该上方的成形用模具和下方的支承框架的定 位的方法,已知如下的方法:预先在上方的成形用模具上设置向支承框架 延伸的定位销并在下方的支承框架上设置插座,通过将定位销嵌入插座, 进行成形用模具和支承框架的定位。
此外,作为其它方法,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6-247728号公报所示,也 提出有如下的方法:预先在成形用模具上设置传感器并在支承框架上设置 被该传感器检出的被检测部,通过由该传感器和被检测部构成的偏差检测 装置,检测定位时的成形用模具和支承框架的偏差量,基于该偏差量使支 承框架移动,从而进行高精度的定位。
发明的揭示
另外,近年来为了任意地控制处理过程中的玻璃变形量,提出了具备 预成形用的成形用模具和支承框架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装置。通过在对玻 璃板进行正式成形前,通过该预成形用的装置进行预成形,从而可以在正 式成形中高精度地形成所需的弯曲形状。
然而,对于这样存在预成形用的成形用模具和支承框架以及正式成形 用的成形用模具和支承框架的弯曲成形装置,需要预成形时的预成形用支 承框架和预成形用模具的定位、将保持于预成形用模具的玻璃板移置到正 式成形用支承框架时的预成形用模具和正式成形用支承框架的定位以及正 式成形用支承框架和正式成形用模具的定位。另外,玻璃板的形状越复杂, 则风冷强化时需要越高精度的定位,因此还需要将保持于正式成形用模具 的玻璃板移置到风冷强化时的搬运用支承框架时的正式成形用模具和搬运 用支承框架的定位。
因此,采用定位销和插座的以往的定位方法中,预成形时的预成形用 支承框架和预成形用模具的位置校正和预成形后的搬运时的预成形用模具 和正式成形用支承框架的位置校正在校正量上不同,所以存在由于重复进 行该位置校正,定位销和插座撞击而两者发生磨损的问题。
同样地,正式成形时的正式成形用支承框架和正式成形用模具的位置 校正和正式成形后的搬运时的正式成形用模具和搬运用支承框架的的位置 校正也在校正量上不同,所以存在定位销和插座撞击而两者发生磨损的问 题。这样发生磨损的的情况下,偏差校正的精度根据该磨损的程度而相应 下降。
此外,对于采用传感器和被检测部的方法,也是1个成形用模具对应1 个成形用支承框架的定位,未考虑到1个成形用模具对应2个成形用支承框 架的定位。即,对于以往的简单形状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装置,将玻璃板 压于成形用模具的工序为1次,所以加压后承载于搬运用支承框架时不需要 高精度的定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高精度地进行支 承框架和成形用模具的定位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弯曲成形 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采用下述的各种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4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1,2,3,4-四氯六氟丁烷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玻璃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