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支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2438.1 | 申请日: | 200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0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中谷达行;冈本圭司;山下修藏;小村育男;森浩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先进机床有限公司;株式会社日本支架工艺 |
主分类号: | A61F2/84 | 分类号: | A61F2/84;A61F2/06;B82B1/00;A61L3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支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的血管支架本体,
形成在上述血管支架本体的表面并且被表面活化处理的类金刚石薄膜,和
聚合物,该聚合物被固定在上述类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并且含有具再狭防止效果的药剂并释放该药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类金刚石薄膜的薄膜厚度在10nm以上并且在300n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在上述血管支架本体和上述类金刚石薄膜之间形成的中间层,
上述中间层是以硅及碳的至少其中一个为主要成分的非晶形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层的薄膜厚度在5nm以上并且在100n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血管支架本体是由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及高分子材料中的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组成的复合体。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类金刚石薄膜在表面导入亲水性的官能基。
7.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聚合物在上述类金刚石薄膜表面根据离子性相互作用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聚合物是生物适应性聚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生物适应性聚合物是从聚氨基甲酸酯、聚丙烯酰胺、聚环氧乙烷、聚碳酸亚乙基酯、聚乙烯、聚乙烯二醇、聚碳酸丙烯、聚酰胺、纤维蛋白、磷类脂体的聚合物、疏水亲水微离相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聚合物或共聚体、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聚合物或共聚体、含氟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体、含硅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体、以及乙烯醚的聚合物或共聚体所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个聚合物或是聚合物的酯化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聚合物是生物降解性聚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是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的共聚体、骨胶原、明胶、甲质、壳聚糖、透明质酸、聚氨基酸、淀粉、聚-ε-己内酯、聚乙烯酯、以及聚-β-羟基烷酸酯组成的群中所选择的至少一个聚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包含增塑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药剂是从抗血小板剂、抗凝剂、抗纤维蛋白、抗凝血酶、抗增殖剂、抗癌剂、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干扰素及以遗传基因工学改变的表皮细胞所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的药剂。
14.一种血管支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制造方法包括:
在血管支架本体表面形成类金刚石薄膜的类金刚石薄膜形成工序,
在上述类金刚石薄膜表面使生成反应性的部位的表面活化工序,和
在上述表面活化工序之后在类金刚石薄膜表面固定含有药剂的聚合物的聚合物层形成工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血管支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类金刚石薄膜的形成工序之前,进一步具备在上述基材表面形成以硅及碳为主要成分的非晶形膜的中间层形成工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血管支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化工序是在上述类金刚石薄膜表面照射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照射工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血管支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等离子体是从由含有氩、氙、氖、氦、氪、氮、氧、氨、氢、水蒸气、锁链式或环式的烃、含氧的有机化合物及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所组成的群中选择出的一种气体或由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等离子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先进机床有限公司;株式会社日本支架工艺,未经东洋先进机床有限公司;株式会社日本支架工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24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透辐射内假体
- 下一篇:RGB到RGBW的颜色分解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