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闪光装置及具有此类闪光装置的便携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1009.2 | 申请日: | 200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1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申经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5/05 | 分类号: | G03B15/05;H04B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春晖;杨红梅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闪光 装置 具有 便携 终端 | ||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照相机的闪光装置以及具有此类闪光装置的便携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在其中装有照相机的诸如蜂窝电话和个人数字助理(PDA)之类的便携终端得到广泛应用。
照相机是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子图像的装置,它能拍摄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在周围黑暗的情况下,照相机需要提供闪光功能的闪光装置。闪光装置是便携终端照相机不可缺少的装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实施例提供了使用发光二极管的闪光装置以及具有此类闪光装置的便携终端。
实施例提供了能够控制光束照射角的闪光设备和具有此类闪光设备的便携终端。
技术方案
实施例提供了闪光装置,包括:包括开口部分的主体;在开口部分中的发光二极管;位于发光二极管发光路径上的透镜;在开口部分内部的包含透镜的透镜箱;以及沿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之一移动所述透镜箱的透镜移动部件。
实施例提供照相机的闪光装置,包括:包括开口部分的主体;在开口部分中发光的发光二极管;位于开口部分内部的包含透镜的透镜箱;以及透镜移动部件,用于控制从透镜发射的光的照射角。
实施例提供了便携终端,包括:照相机单元;以及位于该照相单元一侧的闪光装置;其中,该闪光装置包括:在主体中的开口部分;在开口部分中的发光二极管;位于发光二极管发光路径上的透镜;在开口部分内部固定透镜的透镜箱;以及用于沿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之一移动透镜箱的透镜移动部件。
在附图和下文的描述中将给出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从说明书和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中,将能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的其他特点。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闪光装置和具有此类闪光装置的便携终端能改变透镜的焦距,从而能改善光束的照射角和亮度。
此外,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被反射,从而可降低光损耗。
而且,在黑暗环境下以及在照相机处于拍摄模式期间,通过控制光束的照射角,可使图像质量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的背面透视图;
图2和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闪光装置的侧截面图;
图4和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闪光装置的侧截面图;
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闪光装置的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实例示于附图。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的背面透视图。
参考图1,便携终端10的实例包括例如便携电话、数字照相机、以及便携多媒体装置。此外,便携装置10可以被实现为直板型终端、滑盖型终端和翻盖型终端之一,但不限于此。
便携终端10的主体120包括照相机单元20和闪光装置100。照相机单元20安装在主体120中,而闪光装置100安装在照相机单元20的一侧。照相机单元20包括镜头21和图像传感器(未示出)。图像传感器将通过镜头21提供的物体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根据转换后的电信号得到该物体的图像信号。
闪光装置100在外部环境黑暗时将内部产生的光照射到外部。闪光装置能从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光。闪光装置100通过在照相机模式和黑暗环境下向拍摄区域照射光线而作为照相机单元的灯。
闪光装置100包括光源(未示出)、透镜130以及透镜箱140。透镜130是凸透镜,被固定于透镜箱140。
透镜箱140与透镜130一起垂直上下运动,以控制光束的照射角。就是说,透镜箱140通过控制透镜130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光束的照射角。
图2和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闪光装置的侧截面图。图2示出闪光装置的初始状态,而图3示出闪光装置的受控的光束照射角。
现在参考图2和图3,闪光装置100包括发光二极管110、主体120、透镜130、透镜箱140,以及作为透镜移动部件的线圈123和磁体145。
发光二极管110包括半导体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具有诸如p-n,n-p,n-p-n和p-n-p之类的结结构,并通过注入的电子和空穴的重新组合而发光。可通过封装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13,将发光二极管110实现为白光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110被放置在主体120的开口部分121中并与基底111相连。这里,基底111可以是照相机模块基底、终端主基底和闪光灯基底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伊诺特有限公司,未经LG伊诺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10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