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冷器冷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5485.0 | 申请日: | 200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71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汉荣;黄国山;宋振波;吕亚芳;李玉香;陈友谊;张栋林;苏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石油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本荣 |
地址: | 163453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冷器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台架实验中的一种配套装置,尤其是中冷器冷却器。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发动机功率,大部分发动机都采用了增压系统,为了在发动机台架试验时能够真实模拟车辆实际运行状态条件下发动机工作,必须对装有增压高温气体的中冷器进行冷却。现有的台架试验对中冷器冷却主要是通过大功率风扇对中冷器直吹方式进行散热冷却。
首先是风扇冷却散热方式产生噪音大,振动大,对发动机试验及操作人员工作环境影响大。其次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必须及时更换风扇使用的冷却气体,也就是说必须使试验环境与室外大气相通,形成对流,然而这种冷却方式受到气候因素影响,如雨天、冬季等,如果试验室开窗通风,温度较低或湿度较大,势必影响一些测试设备工作,甚至造成测试设备的损坏。第三,由于台架试验对象发动机的种类不同,所需要冷却强度也千差万别,而采用大功率风扇对不同类型发动机增压气体进行冷却,冷却效果也不同,即冷却后空气温度不同,不能真实模拟车辆实际运动发动机工作,直接影响试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大功率风扇对中冷器直吹方式进行散热冷却时噪音大、振动大、冷却效果受到外界气候因素影响及不能适应不同种类发动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冷器冷却器,该中冷器冷却器通过循环水对中冷器进行冷却,通过自身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对冷却温度调解控制,为发动机工作提供试验所需温度的高压气体,能够对被测试发动机功率小于此功率的各种类型的发动机中冷器进行冷却,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中冷器冷却器包括冷却器箱体及中冷器,冷却器箱体上带有进水管及出水管,中冷器上带有进气孔及出气孔,中冷器固定在密闭的冷却器箱体内,进气孔及出气孔穿过冷却器箱体与箱体内部相隔且与外界相通,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控制电磁阀,进水管通过旁通阀及旁通水管与出水管相连,冷却器箱体的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上述的冷却器箱体固定在支架上;支架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行走轮;冷却器箱体上方安装有箱盖;冷却器箱体侧面上部有放水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该中冷器冷却器通过循环水对中冷器进行冷却,通过自身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对冷却温度调解控制,为发动机工作提供试验所需温度的高压气体,能够对被测试发动机功率小于此功率的各种类型的发动机中冷器进行冷却,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器箱体,2-中冷器,3-进水管,4-出水管,5-进水控制电磁阀,6-旁通阀,7-旁通水管,8-温度传感器,9-进气孔,10-出气孔,11-支架,12-支撑行走轮,13-箱盖,14-放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该中冷器冷却器包括冷却器箱体1及中冷器2,冷却器箱体1上带有进水管3及出水管4,冷却器箱体1侧面上部有放水孔14。冷却器箱体1固定在支架11上,支架1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行走轮12。冷却器支架11由角铁焊接而成,上部是角铁焊接后形成固定支撑架,用来固定冷却器箱体1,下部由四个膨胀螺栓固定孔和四个支撑行走轮12安装孔,四个支撑行走轮12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支撑架底部,将固定支撑架支起且能自由运动。中冷器2上带有进气孔9及出气孔10,中冷器2固定在密闭的冷却器箱体1内,冷却器箱体1上方安装有箱盖13。进气孔9及出气孔10穿过冷却器箱体1与箱体内部相隔且与外界相通,进水管3上安装有进水控制电磁阀5,进水管3通过旁通阀6及旁通水管7与出水管4相连,冷却器箱体1的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与进水控制电磁阀5、旁通阀6和旁通水管7共同组成冷却温度控制系统。
实际使用时,通过支撑行走轮12可以移动布置在试验台架任意位置,也可以拆下支撑行走轮12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任意需要的位置,中冷器进气孔9与发动机增压器相连,出气孔10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连。进水管3与系统外部进水水管相连,出水管4与系统外部出水水管相连。该装置属于强制循环冷却,打开进水阀后,水在系统外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进水管3进入冷却器箱体1,由于放水孔14上端面位置较高,水位不断升高,将中冷器2淹没,当水位超过放水孔14上端面,冷却水从出水管4流出。外部气体通过中冷器2进气孔9流进中冷器,经过中冷器2后由出气孔10流出,中冷器2由于流过经压缩后的高温气体使中冷器2表面温度升高,与冷却器箱体1内水产生温度差,发生热交换,水温升高,气体温度降低,从而实现气体冷却。发生热交换后的水由于温度高,会自动流向冷却器箱体1上部,然后经出水管4排出。在此过程中,温度传感器8随时监测冷却器箱体1内冷却水的温度变化,当气体温度低于试验所需的气体温度时,冷却水温度也将随之降低,温度传感器8将信号发送至进水控制电磁阀5,进水电磁阀5将进水管3关闭,水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旁通阀6打开,经旁通水管7流向出水管4,冷却器箱体1内部不再形成冷却水循环,高温气体与冷却水之间的热交换量减小,气体温度随之慢慢升高;当气体温度高于试验所需的气体温度时,冷却水温度也将随之升高,温度传感器8将信号发送至进水控制电磁阀5,进水电磁阀5将进水管3打开,旁通阀6自行关闭,冷却水经进水管3流入冷却器箱体1,在冷却器箱体1内部再次形成冷却水循环,水温降低,高温气体与冷却水之间的热交换量增加,气体温度随之降低。因此,无论发动机进气量大小,通过以上控制过程,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发动机冷却气体的温度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未经大庆石油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5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液自动报警器
- 下一篇:哒螨灵·四螨嗪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