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波传感器探头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1309.2 | 申请日: | 200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42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谭武现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L19/00 | 分类号: | G01L19/00;G01L1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7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传感器 探头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管道测量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超声波传感器在应用于管道液体压力测量时,一般是利用测量装置将超声波传感器的探头顶紧在管道外表面。有一种超声波传感器探头固定结构采用的是钢丝绳捆扎探头的结构:钢丝从类似输液器流量控制卡的卡座的底部穿过,将探头捆在待测管道的外表面,再穿回卡座内,由于在卡座内有倾斜滑槽,卡子可以在该滑槽中滑动,卡子与卡座的最小间隙小于钢丝的直径,因此能够用卡子与卡座顶紧钢丝,从而将探头捆紧在待测管道的外表面。该种结构存在如下的缺陷:一是操作不方便,需要两个人配合——由一人稳住探头,另一人紧固钢丝才能测量,不便于空中管道的测量;二是当管道直径较小时,由于钢丝的柔度有限,不易将探头牢固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超声波传感器直接捆绑探头的固定结构不适应在小管道上测量、不易将探头牢固固定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应小管道和异型待测件测量的超声波传感器探头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超声波传感器探头固定结构,包括探头,还包括顶紧座,至少一端自由的软带连接在顶紧座上,顶紧座上还设置有探头顶紧装置和软带张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巧妙地利用了软带和探头顶紧装置的配合,先利用一端自由的软带及软带张紧装置将顶紧座大体固定在待测件外侧,再利用设置在顶紧座上的探头顶紧装置,将探头固定在待测件的外表面,本超声波传感器探头固定结构调整方便,克服了直接捆绑探头的固定方式的缺陷,软带的柔韧性使得它可以适应小管道或者异型件测量时超声波传感器探头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顶紧座,2-软带张紧装置,3-带轴,4-螺栓,5-螺栓通孔,6-软带,7待测件,8-探头,9-自动软带卷,10-软带固定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波传感器探头固定结构,包括探头8和顶紧座1,至少一端自由的软带6连接在顶紧座1上,顶紧座1上还设置有探头顶紧装置和软带张紧装置2。由于软带6有很好的柔韧性,因此便于调节并能够适应较大直径范围内管道的测量,特别适应于小管道和异型件的测量。
如图1所示,软带6一端固定在顶紧座1的一侧,所述软带张紧装置2包括设置在顶紧座1另一侧的带轴3。软带6的自由端从一侧绕过待测件7,再穿绕过另一侧的带轴3,再穿结在绕在待测件外7的一段软带上,即将顶紧座1绑在了待测件7外侧,再利用探头顶紧装置将探头顶紧。软带张紧装置避免了软带6卷绕可能对探头顶紧装置的干涉。
软带也可以利用其它的方式来张紧和固定,例如,软带张紧装置可以是一种借鉴测量软尺的装置:将卷好并可自动回缩的自动软带卷9设置在顶紧座1一侧,在顶紧座1的另一侧设置软带固定扣10,需要时,使软带6绕过待测件7后,将从自动软带卷9中拉出的软带自由端扣到软带固定扣10上即可。
其中的探头顶紧装置采用在顶紧座1上开设螺栓通孔5,利用与螺栓通孔5相配的螺栓4来顶紧探头8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适应各种大小的管道进行超声波传感器测量时的探头固定,也能适应异型件的超声波传感器测量时的探头固定,并能更好地固定探头8。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波传感器探头固定结构,包括探头8和顶紧座1,一端自由的软带6连接在顶紧座1上,顶紧座1设置有作为软带张紧装置2的带轴3,探头顶紧装置设置在顶紧座1上,顶紧座1上还设置有螺栓通孔5和相配的螺栓4作为探头顶紧装置。
在需要测量的待测件表面处理完后,把探头8放到待测件7的外表面上,再将顶紧座1放到探头8所处的位置,软带6从待测件7绕过再穿绕过顶紧座1上的带轴3,再穿结在绕在待测件7的那段软带上,然后调节螺栓4,将探头8顶紧在待测件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