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住宅排水系统模拟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201209.X | 申请日: | 200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63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仲继寿;常林润;曾雁;姚民光;衡立松;梁万军;魏曦;王京生;王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D11/11;G05D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10004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住宅 排水系统 模拟 实验 装置 | ||
1. 一种住宅排水系统模拟实验装置,包括主体建筑结构、循环给排水管路及设备、监控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主体建筑结构:
为高层建筑物,自下至上顺序为低位水箱间层(1)、排水收集层(2)、测试层(3)和排水负荷施加层(4)、高位水箱间层(5),其中,测试层(3)和排水负荷施加层(4)为7-50层;
循环给排水管路及设备:
在低位水箱间层(1)设有低位水箱(8),高位水箱间层(5)设有高位水箱(9),在低位水箱(8)向上至高位水箱(9)之间连接循环水管(6),低位水箱的出水口连接循环水泵(7),低位水箱的进水口与市政给水管(25)连接;高位水箱底部向下连接给水管(23),给水管(23)在排水负荷施加层(4)连有洗衣机水龙头(24)和卫生器具的注水口,给水管(23)在各测试层(3)均设有洗衣机水龙头(24);
从高位水箱间层至排水收集层竖直向下延伸有测试立管(12),测试立管顶端设有通风帽(29),测试立管在排水负荷施加层(4)、各测试层(3)均连有排水横支管(14),排水横支管(14)的端部用管堵(13)封堵,在排水负荷施加层(4)的排水横支管上分支连接便器排水管(27)和洗浴器排水管(26),便器排水管(27)与便器(15)的排水口连接、洗浴器排水管(26)与洗浴器(16)的排水口连接,测试立管下端伸入排水收集层设置的集水槽(19)内,集水槽底端出水口与低位水箱之间连接排水管(20);
监控测试系统:
在低位水箱(8)内设有液位传感器(32)和补水控制阀(28);
循环水管(6)与可调控制阀(11)连接;
给水管(23)与供水控制阀(21)连接;
洗浴器排水管(26)与排水电磁阀(17)连接;
便器排水管(27)与自动排水装置(18)连接;
测试层的各排水横支管(14)与差压式压力传感器(22)和液位计(31)连接;
排水管(20)连接差压式压力传感器(22)和流量计(33);
测试立管顶端的通风帽(29)下方设有风速计(30);
在低位水箱间层(1)、排水收集层(2)、各测试层(3)和排水负荷施加层(4)均设有楼层控制器;各楼层控制器由信号采集线分别与其所在楼层的差压式压力传感器(22)、液位传感器(32)、流量计(33)、液位计(31)、风速计(30)连接;各楼层控制器由信号控制线分别与所在楼层的洗衣机水龙头(24)、洗浴器的排水电磁阀(17)、便器的自动排水装置(18)和循环水泵(7)的电动阀连接,各楼层控制器由信号线分别经网络集线器与监控主机和数据库服务器连接;
上述监控主机包括:
a、用于将采集的压力,液位、流量、风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
b、用于存储控制程序和检测数据的存储器;
c、用于输入控制程序和检测数据的输入设备;
d、用于完成程序中的数据计算、数据统计分析处理的运算器;
e、用于根据运算结果和程序控制程序的走向,并根据指定各部分协调操作的控制器;
f、用于实现检测数据动态显示的显示屏;
g、用于按照人们的需要将处理的结果输出的输出设备;
h、用于将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的数模转换器;
i、用于连接打印机的打印机接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住宅排水系统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建筑结构的地下二层是低位水箱间层(1),地下一层是排水收集层(2),顶层是高位水箱间层(5),排水收集层(2)以上至高位水箱间层(5)以下的区间是测试层(3)和排水负荷施加层(4),其中,排水负荷施加层是区间内任意1-8层的组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住宅排水系统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给水管在测试层设置减压阀(10)。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住宅排水系统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卫生器具是便器(15)和洗浴器(16)。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住宅排水系统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楼层控制器是PA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LA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或PL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20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