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排气管总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8865.9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5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华;徐定良;冯桂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7/08;F01N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120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排气管 总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排气及排气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排气管总成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发动机排气管总成系统中,为了提高汽车的排放性能,常常选用几种方式和结构:1)废气再循环系统(EGR),使部分废气重新回到气缸内进行燃烧,从而起到减少排放量特别是氮氧化物的作用。但该系统的缺点是结构复杂,重新调整发动机性能的工作量较大;2)排气主管中串连两个催化器,废气经过两次净化,以达到减少排放物的效果。其中前催化器的载体材料为金属,后催化器载体的材料为陶瓷。如图1所示:发动机废气经排气歧管1会流后进入排气主管5,然后经过起动催化器2和主催化器6净化处理后排出,前氧传感器3和后氧传感器4分别安装在起动催化器2前和主催化器6后。但由于催化器距离缸盖排气口较远,特别是主催化器距离排气口较远,废气在进入主催化器6前热量损失较大,而催化器只有加热到一定温度才会起作用,所以该系统难以满足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高效净化发动机废气的排气管总成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排气管总成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主管、起动催化器和主催化器,所述起动催化器和主催化器邻近布置且封装在同一催化器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将起动催化器和主催化器相邻地封装在同一个壳体内,不但结构简洁紧凑,而且可以使得两个催化器距离汽缸排气口都较近,有利于保证催化器的温度,从而起到高效净化废气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催化器壳体为管状,其一端设有球面封头与所述排气歧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排气主管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前氧传感器,所述前氧传感器固定在球面封头上,且位于各排气歧管汇合处的中央。
优选地,所述排气主管上安装有后氧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起动催化器和主催化器均为陶瓷载体催化器。
优选地,所述排气歧管和催化器壳体均为不锈钢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一种常用的汽车排气管总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排气管总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排气歧管 2、起动催化器 3、前氧传感器 4、后氧传感器
5、排气主管 6、主催化器 7、催化器壳体 8、球面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各排气歧管1分别与发动机汽缸盖上相应的排气口相连接,然后汇总于催化器壳体7端部的球面封头8上,催化器壳体7内同时封装有起动催化器2和主催化器6,起动催化器2和主催化器6均为陶瓷载体催化器,在壳体内前后相邻布置。催化器壳体7为管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其另一端与排气主管5相连接。在球面封头8上固定有前氧传感器3,前氧传感器3位于各排气歧管1汇合处的中央,到各排气歧管1的距离大致相同,这样可以提高前氧传感器采集信号的可靠性。排气主管5上安装有后氧传感器4。
各排气歧管1均为不锈钢管,其走向相互独立,易于设计和加工;等截面设计使排气的局部阻力趋于一致,有利于保持各排气歧管背压的一致性;各排气歧管汇集焊接于催化器壳体7端部的球面封头8上,简化了排气歧管与催化器的连接,也便于灵活布置前氧传感器3。两个催化器的载体均为陶瓷,价格低廉,优化了排气系统总成的性价比,使该系统在成本上具有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将两个催化器封装在同一个壳体内,不但结构简洁紧凑,而且可以使得两个催化器距离汽缸排气口都较近,起动催化器的预热时间缩短,非常有利于净化发动机冷起动时的废气。催化器距离汽缸排气口近,减少了废气热量的散失,有利于保证催化器的温度,从提高净化废气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88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矩阵探头椭圆凹凸微面负氧离子发生器
- 下一篇:发动机排气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