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钣金搭接凹槽与装饰条的装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8458.8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6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娟;周昱;宁贵欣;隋华;陈克智;王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5/12 | 分类号: | F16B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地址: | 2012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钣金搭接 凹槽 装饰 装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附件装配结构,特别涉及车身钣金搭接凹槽与装饰条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尤其是轿车的侧围与车顶多采用点焊方式连接,这就需要用车辆附件来遮盖连接处的焊缝,装饰整车外观。传统的车顶板搭边凹槽饰条多采用钣金翻边来进行固定,存在着翻边尺寸不稳定,定位效果差等难以克服的问题,从而导致系统不稳定,并且安装困难。而且,在钣金翻边处进行涂胶也很困难,涂胶不均匀,从而导致漏水,生锈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钣金搭接凹槽与装饰条的装配结构,其包括:装饰条、和车身两块金属板连接处形成的凹槽;
所述装饰条为长条结构,包括顶盖、从顶盖下表面突出的腰部和从腰部下端向两侧延伸并可弹性向上弯曲变形的腿部,
所述凹槽为长条结构,在纵长方向上与所述腿部对应的中间部位,其横截面呈梯形,且开口的宽度小于其底部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钣金搭接凹槽与装饰条的装配结构,其中,所述装饰条在所述的顶盖和腰部之间具有防止收缩的金属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钣金搭接凹槽与装饰条的装配结构,其中,所述装饰条还包括在纵长方向前后端通过二次注塑设置的、与顶盖相连接的前端盖和后端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钣金搭接凹槽与装饰条的装配结构,其中,所述装饰条还包括在前端和后端的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装饰条的所述腰部的下方并与所述腰部连接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钣金搭接凹槽与装饰条的装配结构,其中,在所述凹槽纵长方向的两端与所述支撑块对应的位置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梯形,且开口的宽度大于其底部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钣金搭接凹槽与装饰条的装配结构,其中,当将所述装饰条安装于所述凹槽中时,所述支撑块通过硅橡胶粘结固定在所述凹槽底部的内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钣金搭接凹槽与装饰条的装配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装饰条的制造工艺简单,不需要三维弯曲,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并且使得二次注塑模具更加简单;
2、利用装饰条自身的变形以及由车身钣金形成的梯形凹槽结构,实现了饰条中间部位的安装固定作用,使系统稳定,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
3、本实用新型的装饰条比现有技术的用于车顶板搭边凹槽的装饰条结构尺寸小,节约了材料的使用量,从而节约成本,经济性好;
4、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钣金搭接凹槽与装饰条的装配结构能够保证钣金结构的密封性,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漏水、生锈等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装饰条支撑块与装饰条连为一体,能够保证饰条的横向定位。同时该支撑块还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卡子,在满足装饰条的安装性能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装饰条系统的成本。
6、本实用新型的装饰条在前后两端采用硅橡胶固定,工艺上比现有技术的压敏胶、热固化胶简单,易操作,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覆盖车身钣金搭接凹槽的装饰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覆盖车身钣金搭接凹槽的装饰条沿图1所示的A-A线剖开而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钣金搭接凹槽在中间部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装饰条卡入所述凹槽中后在图1所示的A-A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覆盖车身钣金搭接凹槽的装饰条沿图1所示的B-B线剖开而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钣金搭接凹槽在两端部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所述装饰条卡入所述凹槽中后在图1所示的B-B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装饰条
1a 顶盖
1b 腰部
1c 腿部
1d 金属条
1e 前端盖
1f 后端盖
1g 支撑块
2 第一车身钣金
3 第二车身钣金
4 硅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钣金搭接凹槽与装饰条的装配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84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输入输出光纤的旋转式多通道激发荧光装置
- 下一篇:钻孔辅助器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