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频空调的风机转速控制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6261.0 | 申请日: | 200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3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尹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53 | 分类号: | F24F11/053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启明 |
地址: | 516001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风机 转速 控制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领域,尤其涉及对定频空调的风机转速进行控制的模块。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常见的温度调节装置,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中,使用空调器进行制冷已经变得非常普遍。然而,在某些环境温度较低的地方,经常也需要使用空调器进行制冷(例如,大功率机房等)。通常情况下,在较低环境温度下采用定频空调制冷时,空调的室内机很容易产生结霜,这是因为对现有的定频空调而言,其室外机主要工作对象是压缩机、外风机和四通阀(针对冷暖空调),此类空调是直接由室内机输出市电电源(220V)来控制的,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而室内环境比较高时,如果用现有的定频空调进行制冷,由于空调自身特性,室外热交换进行得较为充分,这会导致室内机蒸发器很容易结霜,从而影响到整机的工作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频空调的风机转速控制模块,其解决定频空调在低温情况下制冷时所导致的室内蒸发器结霜问题。
本实用新型定频空调的风机转速控制模块包括提供风机全电压的电源输入端、控制芯片、获取冷媒温度并提供给控制芯片的温度输入单元、根据控制芯片中预留的多组可选择数据选择电机转速可调范围的跳线选择单元、检测空调工作模式的四通阀检测单元以及根据控制芯片的处理结果将电压输送给风机的风机驱动电压输出单元。
所述的温度输入单元通过空调系统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冷媒温度。
所述的控制芯片中预留16组可选择数据。
所述的四通阀检测单元检测空调的制冷制热模式以及两种模式之间的转换。
所述的电源输入端连接220V市电。
所述的控制芯片为MCU。
本实用新型定频空调的风机转速控制模块能够根据冷凝器中冷媒的温度变化而改变外风机的工作电压值,从而调节室外风机的转速,改善了室内机容易结霜的缺陷,使得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机转速控制模块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机转速控制模块应用于空调中的安装接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机转速控制模块控制风机电压时的波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风机转速控制模块输出的风机电机有效电压值和冷媒温度的对应关系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机转速控制模块1包括控制芯片10以及与控制芯片10连接的温度输入单元11、跳线选择单元12、电源输入端13、四通阀检测单元14、风机驱动电压输出单元15。其中,温度输入单元11通过空调系统的温度传感器2(图2中所示)获取冷媒的温度并提供给控制芯片10;跳线选择单元12用于改变电机转速的可调范围(在控制芯片10中预留了多组可供选择的数据);电源输入端13连接室外风扇电机的电源输入(即市电220V,提供风机的全电压);四通阀检测单元14用于检测空调工作模式,包括制冷制热模式以及两种模式之间的转换,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控制芯片10;风机驱动电压输出单元15输出经过调节后的室外风机工作电压以达到调节外风机转速的目的,一般而言,风机驱动电压输出单元15是通过可控硅来调节电机转速的。
结合参见图2中所示,图2揭示了本实用新型风机转速控制模块1应用到空调系统中的具体安装接线图。温度传感器2检测到冷媒的温度后,通过温度输入单元11传送给控制芯片10;零线输入和室外风机输入(相当于火线)连接到电源输入端13,为电源输入端13提供220V的市电电压;四通阀检测单元14通过外部的四通阀输入端检测四通阀的状态;控制芯片10根据温度输入单元11获取的温度信号、四通阀检测单元14获取的四通阀状态信号以及跳线选择单元12所选择的跳线数据(参考图4中所示)得出合理的电压数据并通过风机驱动电压输出单元15输送给室外风机(本实施例中的室外风机包括一风机电容,),本实施例中,风机驱动电压输出单元15通过零线和火线两根线输出室外风机所需要的工作电压。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风机转速控制模块1在空调系统中控制风机转速的原理和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62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掘进机用星轮同步液压系统
- 下一篇:消弧线圈压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