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0624.X | 申请日: | 200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8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舒红;黄福友;杨俊恒;林海军;郭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B33/00 | 分类号: | F25B33/00;F25B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100076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氨水 吸收 制冷机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主要包括发生器、分凝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为了获得高浓度的氨蒸气,提高制冷机的效率,在发生器和分凝器之间还设置精馏器,而且精馏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发生装置主要依靠燃气、燃油作为热源,虽然节省电能,但仍然使用一次性能源,而且制冷效率相对较低,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微型燃气轮机排放的尾气作为热源的制冷机的发生装置,可提高换热效率和整机的热力系数,该发生装置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热利用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和位于下壳体上并与下壳体相通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两相对侧面上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下壳体底部设有稀溶液出口,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一上腔,通过一安装在所述下壳体上部的上分流板将所述下壳体上部分隔的空间;一下腔,通过一安装在所述下壳体下部的下分流板将所述下壳体下部分隔的空间;至少一冷轧翅片管,贯穿于所述上分流板与所述下分流板之间,连通所述上腔与下腔;所述上壳体为柱状腔体,其顶面设有氨蒸气出口,其侧面设有浓溶液入口及分凝器回液口,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折流塔板,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内壁上。
上述折流塔板为数块,交错安装于所述上壳体内壁上。
上述折流塔板上设有液流导向槽。
上述上腔内壁上还设有多个填料。
上述冷轧翅片管为交错方式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1)利用废弃能源,降低了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行成本。(2)节约能源,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率。(3)结构简单且热利用率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示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轧翅片管 2 折流塔板
3 上分流板 4 下分流板
5 稀溶液出口 6 氨蒸气出口
7 浓溶液入口 8 烟气入口
9 烟气出口 10 分凝器回液口
11 上壳体 12 下壳体
13 填料 14 烟气
15 稀溶液 16 氨蒸气和水蒸汽的混合气体
17 浓溶液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其包括:下壳体12和位于下壳体上与下壳体相通的上壳体11,在下壳体两相对侧面上设有烟气入口8和烟气出口9,在下壳体底部设有稀溶液出口5,在下壳体内通过一安装在下壳体上部的上分流板3使下壳体上部形成一上腔,通过一安装在下壳体下部的下分流板4使下壳体下部形成一下腔,多根冷轧翅片管1贯穿于上分流板3与下分流板4之间,连通下壳体的上下两个腔;上分流板3、下分流板4由下壳体12固定。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示图,多根冷轧翅片管1,交错排列,降低了烟气流速,使管内的氨水浓溶液与烟气进行充分的换热。
上壳体11为柱状腔体,其顶面设有氨蒸气出口6,其侧面设有浓溶液入口7及分凝器回液口10位于上壳体中部,在上壳体内固定安装有多块折流塔板2,由上到下交错叠放,塔板上设有液流导向槽,填料13位于上分流板之上,折流塔板之下位置,折流塔板2和填料13的作用是,使向下流的浓溶液与向上流的氨蒸气与水蒸汽的混合气体充分换热。
稀溶液出口5位于下壳体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6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理林地的方法
- 下一篇:开关单元及利用其切换多个电压水平的变换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