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0196.0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00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娟;陈昌和;佟会玲;李彦;禚玉群;赵博;徐旭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太阳能 脱除 烟气 二氧化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装置,属于污染物控制和二氧化碳减排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减少向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各国都关心的问题。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燃烧后控制技术,包括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低温法、膜分离法等;一类是燃烧 前控制技术,主要是煤气化技术;一类是富氧燃烧技术。
各种CO2分离回收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耗很高,会大幅度降低电厂的发电效率。燃烧 前技术会使电厂效率下降7个百分点左右,富氧燃烧技术会使电厂效率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 燃烧后控制技术依方法的不同,效率下降的幅度也不同,如表1所示,在8.8-11.4%左右。
表1各种分离方法经济性比较
因此,降低二氧化碳分离的能耗,已经成为各种分离技术的关键。
现有的二氧化碳的燃烧后分离方法,如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方法、膜吸收方法等,一 般是利用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富二氧化碳吸收剂;富二氧化碳吸收剂要进入 再生装置进行再生,再生后的吸收剂进行循环利用。再生的过程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以使 富二氧化碳吸收剂达到一定的温度并为反应提供反应热,这是二氧化碳分离方法最主要的能 量消耗。现有的提供热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从电厂抽取蒸汽,该方法会降低系统的发 电效率;二是通过燃烧煤或天然气来提供,而煤或天然气的燃烧增加了系统的化石燃料的消 耗,也会降低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而且还会排放额外的二氧化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分离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新的 二氧化碳分离装置,通过在装置中利用太阳能,为吸收剂再生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从而降低 系统的总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太阳能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a.一个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该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是采用液 体吸收剂的吸收装置;
b.一个内部换热装置,用于从吸收装置出来的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富液与从再生装置出来 的贫液进行热交换;
c.一个外部换热装置,用于将从内部换热器换热后的贫液进一步降低温度;
d.一个再生装置,用于将从内部换热器出来的富液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贫液;
e.一个用于给再生装置提供热量的热源,所述的热源采用太阳能集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采用非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通过换热器为再生装置提供 能量。或采用聚光型的太阳能集热器,使用中将再生装置置于太阳能集热器的焦点或焦线处, 直接利用太阳光对吸收剂进行再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用太阳能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所述的液体吸收剂的吸 收装置采用吸收塔或膜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利用太阳能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a.一个采用固体吸收剂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
b.一个外部换热装置,用于降低从再生装置出来的吸收剂温度;
c.一个再生装置,用于将从吸收装置出来的吸收剂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再生后的 吸收剂;
d.一个用于给再生装置提供热量的热源;所述的热源采用太阳能集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采用非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通过换热器为再生装置提 供能量。或采用聚光型的太阳能集热器,将再生装置置于太阳能集热器的焦点或焦线处,直 接利用太阳光对吸收剂进行再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能够降低电厂烟气分离二氧 化碳装置的能耗,减少从电厂抽取的蒸汽量,从而减少电厂效率的降低值,从而节约能源。
图的说明
图1利用非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的二氧化碳分离装置示意图。
图2利用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的二氧化碳分离装置示意图。
图3利用太阳能的液体吸收法装置图。
图4利用太阳能的膜吸收方法装置图。
图5利用太阳能的固体吸收法装置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装置
- 下一篇:具有防倒灌的全自动加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