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用座椅的锁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89805.0 | 申请日: | 200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56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礒田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角洲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015 | 分类号: | B60N2/015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依文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锁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拆自如地将车辆用座椅安装在车体上用的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前后具有多排座椅的汽车中,在不能改变座椅靠背倾斜角度结构的后部座椅的场合,座垫框架固定在车体地板上,座椅靠背框架倾倒自如地安装在座垫框架上,并通过锁定装置而装拆自如地安装在座椅靠背后方的车体上。
在这种结构的后部座椅中,若解除锁定装置使座椅靠背向前方折叠与座垫重合,则可将后部座椅的上方空间用作为行李室,可将长方形物或体积较大的货物放置在座椅靠背上。
另外,在安装成前后方向滑动自如的翻转式座椅(跳ね上げ式シ一ト)的场合,座垫框架的前端部枢装在滑动装置上,后端部利用锁定装置而装拆自如地固定在滑动装置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种锁定装置包括安装在座垫框架上的卡扣器、以及安装在滑动装置上的卡扣闩,卡扣器具有:一对卡扣器板;设在这一对卡扣器板之间的锁定板和拔叉。
在通常乘坐时,由锁定板和拔叉保持卡扣闩而将座垫框架固定在滑动装置上,而在使座垫向前方弹跳的场合,对操作杆进行操作,解除由锁定板和拔叉对卡扣闩的保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72391号公报
在上述结构的锁定装置中,操作杆在锁定装置的装配工序中被安装在杆轴上后,通过将推压螺母压入在杆轴上而被保持在杆轴上。这种作业实际上是由装配工的手工作业进行的,操作杆的操作力有时因装配工的压入力而较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往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用较轻的操作力进行操作的操作杆的车辆用座椅的锁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具有:安装在车辆用座椅或车体的一方上的卡扣器;以及安装在车辆用座椅或车体的另一方上的卡扣闩,用于装拆自如地将车辆用座椅安装在车体上的锁定装置,其特点是,所述卡扣器包括:具有止扣槽的一对卡扣器板;通过支承轴而摆动自如地安装在该一对卡扣器板之间的锁定板;通过另一支承轴而摆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一对卡扣器板之间、并具有卡止槽的拔叉;对所述锁定板和所述拔叉互相施力的弹性构件;安装在所述锁定板上的杆轴;以及安装在该杆轴上的操作杆,在该操作杆的与所述一对卡扣器板中的一个相对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向该一个卡扣器板突出的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与所述一个卡扣器板的相对面滑动接触。
另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点是,所述操作杆具有长方形的基部、以及从该基部的中间部向与该基部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锁定板操作部,在所述基部和所述锁定板操作部上分别形成有所述凸部。
此外,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点是,在所述杆轴两侧的所述基部上分别形成有一个凸部。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点是,所述杆轴近旁的所述基部和所述一个卡扣器板的离开距离设定得稍小于所述凸部的高度。
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操作杆的与卡扣器板相对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向卡扣器板突出的多个凸部,并使这些多个凸部与卡扣器板的相对面滑动接触,因此,操作杆的操作力变轻。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锁定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车辆用座椅的后视图。
图3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锁定装置的卡扣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卡扣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图3中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构成本实用新型锁定装置的锁定板和拔叉的俯视图,(a)表示卡扣闩与卡扣器卡止前的状态,(b)表示卡扣闩正与卡扣器卡止的状态,(c)表示卡扣闩与卡扣器卡止后的状态。
图7是表示操作杆相对于卡扣器板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及图2表示具有本实用新型锁定装置L的车辆用座椅S,尤其表示在前后具有多排座椅的汽车的后部座椅S。在两图所示的车辆用座椅S的场合,后部座椅S被分割成6∶4,分割后的各座椅S的车体侧安装有卡扣器2,在与座椅靠背框架 上的卡扣器2相对的位置安装有杆状的卡扣闩3(参照图6)。
如图3至图5所示,卡扣器2具有:除安装部(后述)在上下方向离开的一对卡扣器板4、6;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卡扣器板4、6之间的锁定板8;与该锁定板8相对设置的拔叉10;张设在拔叉10及锁定板8之间、作为对两者互相施力的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角洲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角洲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98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酒包装盒
- 下一篇:纳米级水浴式臭氧水触媒环保复健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