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翅片管冰蓄冷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7998.6 | 申请日: | 200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6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阮登芳;吴双应;高虹;李友荣;彭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D3/02 | 分类号: | F25D3/02;F28D7/10;F28F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4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翅片管冰蓄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名称是一种翅片管冰蓄冷器,属蓄冷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用电结构的改变,高峰负荷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大多数城市电网面临着高峰电力不足、低谷电力过剩的局面,各大电网的峰谷差均已超过最大负荷的30%,个别甚至达到50%。逐年增加的峰谷差给电网的调峰运行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如何通过调整用户侧的负荷来实现“移峰填谷”、均衡负荷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各省市已陆续制定了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开发低谷电力、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电力设备,实现“移峰填谷”,缓解电网高峰缺电的矛盾。其中,冰蓄冷技术是实现电力“移峰填谷”方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从国内外文献和专利授权情况来看,目前工程上的冰蓄冷器制冰方式采用最多的是静态制冰,其换热面为各式盘管式、板式或各式密封件,动态制冰较少。在静态制冰中,由于采用的是管式或板式表面,因此,单位体积内的制冰面积较小,制冰率会随着制冰过程的进行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提出利用翅片管结构作为蓄冷组件的思想,可有效解决传统的盘管式结构、板式结构和封装式结构冰蓄冷器存在的传热性能差、蓄冷器体积大、结构不紧凑和蓄、放冷速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紧凑式冰蓄冷器。在夜间用电低谷期储存电动制冷产生的冷量,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生产或生活的需要,因此,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电力设备,实现“移峰填谷”,缓解电网高峰缺电的矛盾,而且可以改善发电机组的运行状况、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可减少制冷机组的装机容量,保证制冷机组在接近满负荷下高效稳定地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板翅式冰蓄冷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由蓄冷槽、蓄冷介质、翅片管、进口联箱、出口联箱、介质进口接管、介质出口接管、排液管和补液管组成的一种翅片管冰蓄冷器,制冷剂或载冷剂由介质进口接管进入由翅片管构成的换热芯体,制冷剂或载冷剂通过换热芯体与蓄冷槽中的蓄冷介质换热后由介质出口接管流出;制冷剂或载冷剂进、出口接管分别位于芯体的下、上侧,并分别和进、出口联箱相连;制冷剂或载冷剂通过进口联箱均匀分配到每组翅片管中,然后在出口联箱汇总流出;制冷剂或载冷剂在管内流动,蓄冷介质位于翅片管外;另外,为调整蓄冷槽中的蓄冷介质的液位和运行维护的需要,在蓄冷槽的上、下安有补液管和排液管。
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用高效翅片管换热表面代替传统的盘管式和板式表面,制冷剂或载冷剂在翅片管内流动,蓄冷介质在翅片管外参与换热,管外的翅片采用高频焊环形翅片。和传统的冰蓄冷器相比,不仅可有效地扩展制冰或融冰面积,减小由于冰层的增厚带来的附加热阻,结构更加紧凑高效,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蓄、放冷速率,改善制冷机的运行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翅片管冰蓄冷器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A向的投影图。其中:1-蓄冷槽;2-蓄冷介质;3-翅片管;4-进口联箱;5-出口联箱;6-介质进口接管;7-介质出口接管;8-排液管;9-补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也表示一个蓄冷量为100kW·h的一种翅片管冰蓄冷器。
当制冷剂或载冷剂由介质进口接管6进入由翅片管3构成的换热芯体时,制冷剂或载冷剂通过换热芯体与蓄冷槽1中的蓄冷介质2换热后由介质出口接管7流出。制冷剂或载冷剂进、出口接管位于芯体的下、上侧,并分别和进口联箱4和出口联箱5相连;制冷剂或载冷剂通过进口联箱4均匀分配到每组翅片管3中,然后在出口联箱5汇总流出;制冷剂或载冷剂在管内流动,蓄冷介质位于翅片管外。另外,为调整蓄冷槽中的蓄冷介质的液位和运行维护的需要,在蓄冷槽的上、下安有补液管9和排液管8。经测算,该高效紧凑式冰蓄冷器单位体积内制冰或融冰面积达到(70-300)m2/m3;与传统的盘管式和密封式相比,平均制冰和融冰速率提高(20-30)%,传热温差降低约1℃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7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防开启油田井口闸阀
- 下一篇:简易眼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