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整缆线方向的鼠标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83440.0 | 申请日: | 200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77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原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原荣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月玲;武玉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整 缆线 方向 鼠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鼠标,尤指一种可调整缆线方向的鼠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如桌上型、笔记型等计算机的使用已是相当地普遍,而为了让计算机在操作上更加的便利,主要以鼠标和键盘来控制计算机的运作。
鼠标是提供操作者使用计算机时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两种型式,一种是机械式鼠标,另一种则是光学式鼠标,而以鼠标的使用面来说,目前大多数的使用者皆是使用光学式鼠标,其原理利用腹部的发光体(如LED等)以发射光线,和感光器来接收发光体经反射后的光线,再将光线信号转换传输至计算机主机,令显示屏幕的光标移动。
在已往的技术中,不管是机械式或光学式鼠标,其用以传输信号的缆线皆以固定的方式连接于鼠标的本体前端。然而,却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固定连接于本体前端的缆线,其无法因应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而改变缆线的方向,常会因使用者的操作习惯不同(如以左手或右手操作),在使用时会有不顺手的况发生,或有缆线绊到其它物品的情况发生,造成鼠标可控性较差,使用上较为不便。
因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陷,如中国台湾专利TWM291570号(申请号:94222234)专利案,即实用新型设计人所申请的相关专利案,揭示出一本体、一穿入本体的缆线,及一可枢转的设置于本体底部的转盘,而缆线穿过转盘并定位于转盘上,借助转盘的设计使得缆线可提供调整使用方向的目的。
然而,上述的专利案仍具有不便之处,因具有转盘的设计,其占用了鼠标底部大部份的空间,进而将限制了鼠标底部空间上的使用性,无法妥善地利用鼠标底部的空间,以装设有其它元件的配置弹性,使用上仍难免有不足的处存在。
于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之处,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可提高鼠标底部配置有其它元件的配置弹性,及可令鼠标使用时较为顺手,且缆线不会绊到其它物品,具可控性较佳使用较为方便的可调整缆线方向的鼠标。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缆线方向的鼠标,包括:一本体,其底部的前端部凹设有多数个定位槽,每一定位槽延伸至该本体外缘;以及一缆线,其一端穿入至该本体,且该缆线容置于该本体底部相对应的定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借助鼠标的本体底部的前端部凹设有定位槽,且缆线直接穿至本体内,使得鼠标底部具有较大的空间使用性,进而可于底部装设有其它元件,以提高配置弹性上的需求。同时,可将缆线调整至鼠标的前端部的前端、左侧及右侧等的方向,令鼠标使用时较为顺手,且缆线不会绊到其它物品,可控性较佳,使用较为方便。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组合图。
【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
本体 10
定位槽 11 穿线孔 12
容置穴 13 卡接部 14
光标控制单元 20
按键 30
缆线 40
配重元件50
盖体 6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缆线方向的鼠标,其包括有一本体10、一光标控制单元20、数个按键30及一缆线40,以及更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二配重元件50。
本体10为一以塑料材质所制成内部呈中空状的中空壳体,其内部设有一电路板(未图标)。其中,本体10底部向上凹设有多数个定位槽11,其数量不限可依需要而作适当的变化,并每一定位槽11形成于本体10底部的前端部,且每一定位槽11延伸至本体10外缘,且本体10底部的中央处设有一穿线孔12,其与相对应的定位槽11连通。
光标控制单元20可为机械式或光学式的控制单元,较佳地,为光学式的控制单元,具有较节省本体10底部空间使用的优点。光标控制单元20设置于本体10的内部并与上述的电路板电性连结,且光标控制单元20露出于本体10底部,用以控制鼠标光标的移动方向和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原荣,未经张原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34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门智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具有侦测端子的卡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