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道水平清灰民用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3134.7 | 申请日: | 200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7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传武 |
主分类号: | F24B9/00 | 分类号: | F24B9/00;F23J3/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永生 |
地址: | 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道 水平 民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具有可以对烟道横水管清灰装置的民用热水、取暖和炊事炉,尤其是烟道水平清灰民用炉。
背景技术
虽然,随着集中供热技术的广泛实施,取代大量民用小锅炉和燃煤炉灶,但是,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广大城郊结合部和农牧区仍然由于现实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和采用燃煤炉灶,以满足热水、取暖和炊事需要,也因此有必要不断改进燃煤民用炉的相应燃烧、清灰等技术。
目前公知技术中,民用炉灶烟道中一般采用底部开清灰口清灰,少数产品也尝试在烟道内加装内壁刮板辅助对烟道内壁清灰。然而,在实用中发现,烟道内不但内壁易积灰,更多情况下,穿过内烟道的横水管横亘在烟道内,与上行的烟尘更直接进行激烈的热交换,更易积灰,尚未见相应解决和清除这些积灰的技术方案公开。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对烟道横水管有效便捷清灰的民用热水、取暖和炊事炉,即烟道水平清灰民用炉。
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措施在于:高位横水管横向平行固定于立烟道内,高位横水管与立烟道壁的立水套向连通,表面对应穿孔的立孔刮板安装于烟道内,高位横水管穿过立孔刮板,立孔刮板与拉杆一端在立烟道内固定连接,拉杆另一端穿过固定于立水套立壁上对应位置的滑套孔伸出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拉动拉杆,安装于烟道内的表面对应穿孔的立孔刮板,在高位横水管上往复滑动自如,对烟道内高位横水管上的积灰及时刮除,保持烟道内热交换正常进行,操作便捷,结构简明,实用性强,节能和环保效果显著,便于实施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炉膛1、炉排2、除灰箱3、回水口4、炉壁水套5、过烟口6、低位横水管7、灶口8、立烟道9,高位横水管10、立孔刮板11、滑套孔12、拉杆13、半月板14、挡卡15、铰轴16、出烟口17、出水口18、立水套1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高位横水管10横向平行固定于立烟道9内,高位横水管10与立烟道9壁的立水套19向连通,表面对应穿孔的立孔刮板11安装于烟道内,高位横水管10穿过立孔刮板11,立孔刮板11与拉杆13一端在立烟道9内固定连接,拉杆13另一端穿过固定于立水套19立壁上对应位置的滑套孔12伸出外部。
高位横水管10处于水平均匀排列。
立烟道9上部固定出烟口17,出烟口17内径小于立烟道9,出烟口17内直径方向水平固定铰轴16,铰轴16一端伸出出烟口17壁外,出烟口17内与铰轴16对应的壁上固定挡卡15,铰轴16上固定半月板14。半月板14常处下垂位置,通过转动铰轴16,半月板14岁之转动,并可卡在挡卡15上,从而封堵50%的部分出烟口17通道以调整烟气流动速度。
立水套19下部连通炉壁水套5,立烟道9底部横向通过过烟口6连通炉膛1,立烟道9下部和过烟口6内横向平行固定低位横水管7,炉壁水套5底部向外固定回水口4。
炉膛1向上开有灶口8,炉膛1内中部固定炉排2,炉排2下部固定除灰箱3。立水套19上部固定出水口18。出烟口17向外连接烟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使用时,冷水回水由回水口4,进入炉壁水套5,炉膛1内燃烧工作过后,开始对炉壁水套5内冷水加热,炉膛1内燃烧产生的烟尘,经过烟口6进入立烟道9,烟尘携带的热量与低位横水管7和高位横水管10接触并换热后,烟尘温度降低,携带的为充分燃烧的固体物附着在高位横水管10、低位横水管7以及立烟道9内壁上,炉壁水套5和立水套19内的水经加热由出水口18供出。通过来回拉动拉动拉杆13,对立烟道9内高位横水管10上的积灰及时刮除,刮脱的积灰落入立烟道9底部,并由除灰箱3收集。
本实用新型通过来回拉动拉动拉杆13,安装于立烟道9内的表面对应穿孔的立孔刮板11,在高位横水管10上往复滑动自如,对立烟道9内高位横水管10上的积灰及时刮除,保持立烟道9内热交换正常进行,操作便捷,结构简明,实用性强,节能和环保效果显著,便于实施推广。
实施例2:实施例1中,高位横水管10处于平行倾斜排列,与水平方向成不大于45°的夹角。
实施例2:实施例1中,立孔刮板11边缘与烟道9内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传武,未经李传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31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