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射光控压力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1595.0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72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孙传先;刘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传先;刘国荣 |
主分类号: | G05D16/00 | 分类号: | G05D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光控 压力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压力的仪表,具体是一种反射光控压力表。它能以无触点运行的方法实现系统压力的自动控制。广泛应用于液压、气动系统中压力的自动控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接点压力表是在其压力指针上固定了一只非金属棒。系统压力上升时,非金属棒随压力指针一起运行。当压力指针与设定的上限指针重合时,非金属棒就把处于闭合状态的两触点断开,此信号传至表外令系统停止升压。系统压力下降时,压力指针反向运行,有一动触点随压力指针一起运行。当压力指针与设定的下限指针重合时,动触点就与下限指针上的静触点相接触,该闭合信号通过导线传至表外令系统升压,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压力的目的。但是,这种触点运行的方式,触点间要求承受最高近400V的电压,瞬间电流可达数百毫安,触点在开合瞬间都会产生火花。在实际应用中,其开合频率是很高的,触点频受高温而氧化,用不了多久,甚至用不了几次,即出现接触不良,控制失灵,甚至造成系统损坏。因此传统的电接点压力表由于其运行机理与对压力表常期、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相差甚远,也使其被拒于防爆领域之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射光控压力表,旨在解决传统的电接点压力表利用触点运行所带来的不安全、不可靠、寿命短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表盘、旋钮、表轴、压力指针、上限指针、下限指针和支架,上限指针和下限指针分别同轴连接在对应的调节旋钮的轴上,该旋钮的轴转动支撑在支架上并与表轴同轴心设置,压力指针通过轴套转动连接在该表轴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限指针和下限指针上分别装有上限光耦合元件和下限光耦合元件,该上限光耦合元件和下限光耦合元件的发射窗口和接收窗口均朝向所述的压力表盘,在该压力指针朝向所述的下限光耦合元件和上限光耦合元件的一侧设有反光面;所述的上限光耦合元件和下限光耦合元件分别通过一组引线与一控制器的对应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反射光和光电转换原理实现对系统压力的自动控制。具体来说是在压力表的上限指针和下限指针上分别固定一组光耦合元件,使其发射窗口和接收窗口的方位均朝向压力表盘。将压力表的压力指针通过工艺手段(例如电镀、电铸或粘贴等)使其具有反光功能,以便接收上、下限指针上的光耦合元件发射窗口发出的光并反射到光耦合元件的接收窗口。当被控系统中压力上升时,具有反光功能的压力指针运行至所设定的上限指针的下方并与其重合时,固定在上限指针上的光耦合元件发射窗口发出的光被具有反光功能的压力指针反射至光耦合元件的接收窗口,光信号变成电信号传至控制电路发出使系统停止升压的指令。同理,当被控系统中压力下降时,具有反光功能的压力指针反向运行至所设定的下限指针的下方并与其重合时,固定在下限指针上的光耦合元件也将通过光电信号的转换,经过控制电路发出使系统升压的指令,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系统压力的目的。
与传统的电接点压力表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控制原理和方法上是一种全新的变革,利用光耦合元件进行无触点控制,具有安全性能高、工作可靠、寿命长以及防爆性能好的优点,从而扩大了其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实施例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限指针调节旋钮,2、接线板,3和4、支架,5、下限指针,6、下限光耦合元件,7、上限光耦合元件,8、上限指针,9、压力指针,10、轴套,11、引线,12、控制器,13、表盘,14、下限指针调节旋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表盘13、上限指针调节旋钮1、下限指针调节旋纽14、压力指针9、上限指针8、下限指针5和支架3和4,上述各个部件及其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具体的连接关系是:下限指针调节旋纽14转动穿过上限指针调节旋钮1的轴心,并分别转动支撑在支架3和4上,上限指针8和下限指针5分别连接在对应的调节旋钮1和14的轴上,两个调节旋钮1和14的轴与本压力表的表轴(未图示)同轴心设置。压力指针9通过轴套10转动连接在所述的表轴上。
在所述的上限指针8和下限指针5上分别装有下限光耦合元件6和上限光耦合元件7,该上限光耦合元件7和下限光耦合元件6的发射窗口和接收窗口均朝向所述的压力表盘13,在该压力指针9朝向所述的下限光耦合元件6和上限光耦合元件7的一侧设有反光面;所述的上限光耦合元件7和下限光耦合元件6分别通过一组引线11通过安装在支架上的接线板2与控制器12的对应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传先;刘国荣,未经孙传先;刘国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5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