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驾驶室翻转机构用高压油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8762.6 | 申请日: | 200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85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建 |
主分类号: | F16L11/08 | 分类号: | F16L11/08;B32B1/08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志华 |
地址: | 053500河北省景县开***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室 翻转 机构 高压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油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翻转机构用高压油管。
背景技术
在挖掘机或汽车的举升、翻转机构上需要使用高压输油软管。当前的高压输油软管多为单壁钢制管或橡胶管。单壁钢制管在固定好后,受到碰撞容易弯曲并折断,且单壁钢制管耐酸碱性差,易生锈腐蚀,更换修理也不方便。橡胶管耐温差性能差,在高温时易疲软,低温时易发脆,在油和酸碱环境下易老化,且橡胶制品具有一定弹性,在输油时管径易变大膨胀,影响油压,其抗拉强度也低,容易拉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耐腐蚀、耐温差、耐压高、使用方便的驾驶室翻转机构用高压油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驾驶室翻转机构用高压油管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塑料管体,所述塑料管体的外壁包覆有纤维编织层,纤维编织层的外侧包覆有聚氨酯层。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纤维编织层为至少粘合的两层;
所述的纤维编织层为涤纶纤维层;
所述的纤维编织层为芳纶纤维层;
所述的塑料管体为PA11管;
所述的塑料管体与纤维编织层间、纤维编织层与聚氨酯层间分别设置有粘合层。
本实用新型驾驶室翻转机构用高压油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内层采用PA11塑料管体,并在塑料管体的外壁依次包覆纤维编织层和聚氨酯层,使得该油管既具有一定的刚性,又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在固定好后,受到碰撞出现弯曲也不易折断,耐高压不变形,耐酸碱性强,耐温差性能强,能耐-50℃低温和+120℃高温,更换修理也十分方便。另外,纤维编织层为至少粘合的两层,其结构更稳固,塑料管体与纤维编织层间、纤维编织层与聚氨酯层间分别设置粘合层,则使得管体整体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驾驶室翻转机构用高压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驾驶室翻转机构用高压油管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驾驶室翻转机构用高压油管包括塑料管体1,塑料管体1的外壁包覆有纤维编织层2,纤维编织层2的外侧包覆有聚氨酯层3,塑料管体1为PA11管,纤维编织层2为至少粘合的两层,纤维编织层2可以为涤纶纤维层,也可以为芳纶纤维层,塑料管体1与纤维编织层2间、纤维编织层2与聚氨酯层3间分别设置有粘合层41、42。
使用时,在塑料管体1、纤维编织层2和聚氨酯层3构成的高压油管体的两端安装好接头5和螺母6,然后将高压油管体两端的接头5和螺母6分别与举升缸和举升泵相连接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建,未经张春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7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膜
- 下一篇:泉喷式清洗透平静叶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