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机箱及其发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0021.3 | 申请日: | 200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17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封伟;文家福;文聪;甘立渊;孙昌玉;杨润;李宇龙;叶蓬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F21V8/00;F21V3/00;G02B6/00;G02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机箱 及其 发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设备的计算机机箱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机箱发光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台式机计算机机箱上经常设有多个发光装置,用于指示计算机的工作状态,或者某个零部件的工作状态。例如,中国专利申请01231413.7号,其提出了一种电脑指示灯的导光装置,包括透明材料的导光柱,该导光柱具有本体,该本体具有入射面、导光段、发光显示段,相对入射面处固设有灯架,灯架上设有灯柱安装孔,该本体上还设有螺丝固定孔,以便借助螺丝固定在电脑机箱面板上。该方案的导光装置安装于电脑机箱面板上,用于电源指示灯、硬盘指示灯等,可增大该指示灯的照亮区域,增强指示灯的指示效果。
为增强计算机时尚、精致的设计要求,还有的机箱设计为在底部增加发光部件,用于指示机箱方位和工作状态。其在计算机机箱底部增加一系列LED灯或者增加U型灯管,用于机箱底部的发光。当上述方案存在的缺陷是,采用一系列的LED灯,会增加光源成本,且多个发光元件的组装比较复杂,同时灯效也不均匀;而采用U型灯的缺陷是,其光源采购成本较高,且该光源占用空间较大,并需要专门的供电部件和控制部件。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机箱发光结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机箱发光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机箱发光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机箱发光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采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均匀的等效,且其制造成本下降,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箱发光结构,其包括:导光柱;光源,设置在导光柱的两端;遮光罩,包围在上述导光柱的部分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机箱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的遮光罩的内表面为反光面。
前述的机箱发光结构,其还包括导光板,包围在上述导光柱的未被遮光罩所包围的外表面。
前述的机箱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的光源上设有灯罩,该灯罩的开口朝向导光柱。
前述的机箱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光柱为圆柱形,所述的遮光罩具有半圆柱形的凹槽,该导光柱上半部位于上述的凹槽内。
前述的机箱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光板具有半圆柱形的凹槽,该导光柱的下半部位于道光板凹槽内。
前述的机箱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光柱为U型。
前述的机箱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光柱的材质为玻璃或聚碳酸酯。
前述的机箱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光板材质为玻璃或聚碳酸酯。
前述的机箱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的导光板上开设有多个透光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机箱,其包括箱体、支架以及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的发光结构为上述的任一项机箱发光结构;支架上设有透光槽,上述的发光结构设置于透光槽中;所述的箱体安装在支架上。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机箱发光结构以及具有该放光结构的计算机机箱,其采用U型导光柱、遮光罩、导光板和发光光源所构成的发发光结构,可以使光源发出的光均匀地从导光板导出,其灯效均匀;另外,上述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与使用,且上述结构的制造成本较低,适合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机箱发光结构,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箱发光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箱发光结构的组合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机箱的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结构安装在支架上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箱发光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00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