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6363.X | 申请日: | 200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5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G01M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杨勤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品检测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对产品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对需要保证一定密封性的产品,如电池壳,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通常采用水检的方式,即将产品放入水中,通过人工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产品的气密性是否良好。这种方式不仅对于一些不能接触水的产品无法适用,而且对于即使能够接触水的产品,由于水检后还必须增加相应的设备对产品进行干燥等其他处理工序,因此工序复杂、成本高、操作不便。此外,由于检测过程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因此准确性差,并且无法满足大批量、高效率的生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准确性高且适用范围广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半模1、第二半模2、充气嘴3、以及气压检测计4,所述第一半模1和第二半模2彼此配合以在内部形成密封腔5,所述充气嘴3密封地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半模1以与所述密封腔5连通,所述气压检测计4的压力传感探头密封穿过所述第一半模1以伸入所述密封腔5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并且不仅大大提高了人工水检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满足大批量、高效率的生产要求,同时由于不论能接触水的产品,还是不能接触水的产品都可适用,因此还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半模1、第二半模2、充气嘴3、以及气压检测计4。
其中,所述第一半模1和第二半模2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来定,如矩形、圆形等等,图中仅以长方形为例进行了图示。所述第一半模1和第二半模2上分别形成有凹陷区域,从而当以使第一半模1上的凹陷区域与第二半模2上的凹陷区域相面对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半模1和第二半模2彼此紧密压配在一起时,可以通过所述凹陷区域,在第一半模1和第二半模2之间限定形成一密封腔5(见图2),用以将待测产品容纳于该密封腔5内,以进行检测,因此由第一半模1和第二半模2上的凹陷区域限定形成的密封腔5的大小尺寸应当根据待测产品的大小尺寸来确定,并且应当稍大于待测产品。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不仅可以如上所述在第一半模1和第二半模2上分别同时形成所述凹陷区域,而且也可以仅在第一半模1和第二半模2中的任意一个上单独形成凹陷区域,只是在此情况下,凹陷区域应当相应地加深。
优选情况下,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半模1的与第二半模2配合的配合面上和/或所述第二半模2的与第一半模1配合的配合面上设置有密封圈6,用于进一步保证所述密封腔5内的密封性。具体地说,可以沿第一半模1和/或第二半模2上用于限定形成所述密封腔5的凹陷区域的外围设置至少一圈密封圈6,从而当所述第一半模1和第二半模2彼此配合时,利用所述密封圈6,可以进一步保证由密封圈6所包围的密封腔5内的密封性。所述密封圈6可以通过各种公知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半模1和/或第二半模2上,例如利用粘合剂粘结,或者在第一半模1和/或第二半模2上形成凹槽,将密封圈6压配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充气嘴3密封地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半模1,以与所述密封腔5连通,从而可以通过所述充气嘴3向所述密封腔5中充入预定量的气体,这样在密封腔5完全密闭的条件下,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密封腔5中的气压降低,则说明有部分气体进入了所测产品的内部,从而说明所测产品的气密性不合格。
所述充气嘴3与所述第一半模1可以通过各种公知的方式实现连接,如螺纹连接、粘结、焊接等等,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必须要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即要保证所述充气嘴3是密封地延伸穿过第一半模1,以保证由所述第一半模1和第二半模2配合而形成的密封腔5内的密封性,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63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