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蜂窝角状顺逆流粮食烘干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5636.9 | 申请日: | 2007-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41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孟浩;姚郑;李凤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孟浩;姚郑;李凤仁 |
主分类号: | A23B9/08 | 分类号: | A23B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450053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角状顺 逆流 粮食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粮食进行烘干的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的粮食烘干机由混流塔式烘干机、横流网柱烘干机、蒸汽烘干机、流化烘干机,其中塔式烘干机内部是五角通气盒,干燥介质进入塔内不定向流动,是一种混流烘干机,横流网柱烘干机是由两层筛网组成烘干室,中间充满湿物料,干燥介质是横向穿过筛网及粮层,这两种烘干机都存在烘干不均匀,烘干后的粮食质量差,热耗高。蒸汽烘干机处于被淘汰的状态,流化烘干机只能用于烘干稻谷,一次降水很少,不超过4%,远远满足不了东北湿玉米一次降水15%以上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节约燃料,烘干粮食质量高的蜂窝角状顺逆流粮食烘干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蜂窝角状顺逆流粮食烘干机,包括烘干塔,所述烘干塔设置在底座上,在烘干塔的上下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所述烘干塔内设有多层角状通风层,在所述烘干塔内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顺流烘干段、逆流烘干段和顺逆流冷却段,在所述顺流烘干段内横向设有蜂窝状通风层,在所述顺流烘干段、逆流烘干段和顺逆流冷却段的每段之间分别设有热缓苏段。
所述的蜂窝角状顺逆流粮食烘干机,所述顺流烘干段为两段,在所述的两段顺流烘干段之间设有热缓苏段。
所述的蜂窝角状顺逆流粮食烘干机,所述烘干塔内上部三分之一处为顺流烘干段,中部三分之一处为逆流烘干段,下部三分之一处为顺逆流冷却段。
所述的蜂窝角状顺逆流粮食烘干机,所述顺流烘干段和逆流烘干段分别通过风管与热风机连接,所述顺逆流冷却段通过风管与冷风机连接。
所述的蜂窝角状顺逆流粮食烘干机,所述蜂窝状通风层包括设置在周边的立柱槽钢,在所述立柱槽钢中间通风层上设有流粮斗。
本实用新型的蜂窝角状顺逆流粮食烘干机,在工作时,湿物料从顶部加入机内,依靠重力向下移动,干燥介质从蜂窝通风层和角状通风层进入机内与湿物料混合,分别经过顺流烘干段、逆流烘干段和顺逆流冷却段,在这三段中间还分别有热缓苏段,烘干段的作用是烘干降水,缓苏段的作用是节能和调质,在塔体内还设有蜂窝状通风层和角状通风层,有效保证干燥介质和湿物料之间的均匀混合并进行湿热交换,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设计烘干后的粮食品质好,色泽鲜亮,而且这种结构比现有技术的粮食烘干机更加节约燃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半剖示意图;
图3为蜂窝通风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蜂窝角状顺逆流粮食烘干机,包括烘干塔1,烘干塔1设置在底座2上,在烘干塔1的上下分别设有进料口3和出料口4,在烘干塔1内设有多层角状通风层5,在烘干塔1内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两个顺流烘干段6、一个逆流烘干段7和一个顺逆流冷却段8,顺流烘干段6位于烘干塔内上部三分之一处,逆流烘干段7位于烘干塔中部三分之一处,顺逆流冷却段8位于烘干塔下部三分之一。在两个顺流烘干段6内分别横向设有蜂窝状通风层9,在顺流烘干段6、逆流烘干段7和顺逆流冷却段8的每段之间分别设有热缓苏段10。
两个顺流烘干段6通过风管20分别与热风机12、13连接,逆流烘干段7通过风管14与热风机15连接,逆流冷却段8通过风管16与冷风机17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蜂窝角状顺逆流粮食烘干机,其蜂窝状通风层9包括设置在周边的立柱槽钢18,在立柱槽钢18中间的通风层上设有流粮斗19。
本实用新型的蜂窝角状顺逆流粮食烘干机,在工作时,湿物料从顶部加入机内,依靠重力向下移动,干燥介质从蜂窝通风层和角状通风层进入机内与湿物料混合,分别经过顺流烘干段、逆流烘干段和顺逆流冷却段,在这三段中间还分别有热缓苏段,烘干段的作用是烘干降水,缓苏段的作用是节能和调质,在塔体内还设有蜂窝状通风层和角状通风层,有效保证干燥介质和湿物料之间的均匀混合并进行湿热交换,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设计烘干后的粮食品质好,色泽鲜亮,而且这种结构比现有技术的粮食烘干机更加节约燃料。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孟浩;姚郑;李凤仁,未经张孟浩;姚郑;李凤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6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口鼻双用面罩
- 下一篇:高分子微纳米球为模板制备磁性空心微纳米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