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4963.2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23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黄荣明;詹汉声;利建良;黄昱镪 | 申请(专利权)人: | 復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根娣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山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球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在一杆头本体顶部形成一凸起部,使该杆头本体正面的一击球面顶缘可相对形成一突出平面,以相对增加整体击球面积的高尔夫球杆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请参照图1所示,其公开了可用于远距离击球的木杆型杆头,该高尔夫球杆头包含一杆头本体1及一打击面板2。该杆头本体1的正面具有一开口11,并于一侧形成一套颈12,该套颈12可供结合一杆体〔未绘示〕,以供一使用者握持进行击球动作。该打击面板2结合于该杆头本体1的开口11,以供打击一高尔夫球〔未绘示〕。这样,该打击面板2可对应组装于该杆头本体1,用于作为远距离击球等用途。
一般而言,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性能主要取决于如何扩大该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的实际面积,以相对增加该打击面板2的击球甜蜜区及其弹性恢复系数〔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COR〕。然而,上述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仅是通过该杆头本体1的开口11周边面积结合该打击面板2的面积所形成,以致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的实际面积受到限制,因此造成其击球性能无法更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通过一杆头本体的击球面顶缘所形成的一突出平面,可以大幅增加该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积,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性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通过该杆头本体顶部所形成的一凸起部,可以有效增加该杆头本体顶部的结构强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化整体结构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通过该凸起部的一第一侧缘及一第二侧缘所形成的不同型态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该杆头本体的击球风阻,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更进一步提高击球性能。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包含一杆头本体及一击球面,该杆头本体顶面形成一凸起部,该击球面形成于该杆头本体的正面,且该击球面的顶缘对应该凸起部形成一突出平面。这样可大幅增加该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积,并相对增加其击球甜蜜区面积及弹性恢复系数。
本实用新型改进上述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相关问题,其在一杆头本体的顶部形成一凸起部,且该杆头本体的正面形成一击球面,该击球面的顶缘对应该凸起部形成一突出平面,进而可大幅增加该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积,有效提高该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外观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外观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外观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8: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凸起部的另一实施型态的立体外观图。
图9: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凸起部的又一实施型态的立体外观图。
图10: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凸起部的再一实施型态的立体外观图。
【主要标记符号说明】
1杆头本体 11开口 12套颈 2打击面板
3杆头本体 31凸起部 311第一侧缘 312第二侧缘
32开口 321结合凸缘 322隆起部 33环周边
4打击面板 A1突出平面 A2周缘面 A3前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高尔夫球杆头优选自木杆型的杆头构造。该高尔夫杆头包含一杆头本体3及一击球面A。该杆头本体3实质包含一趾部〔toe〕、一顶部〔crown〕、一底部〔sole〕、一跟部〔heel〕及一管柄〔hosel〕等杆头基本构造,其中该管柄可供结合一杆体〔未绘示〕,以供使用者握持后进行击球动作。进一步,该杆头本体3a的材料较佳可选自碳钢、低碳钢、不锈钢〔如17-4PH不锈钢〕、合金钢、低合金钢、铁锰铝合金、镍基合金、铸铁、结构用钢、超合金钢或钛合金等金属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復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復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4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