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复位的畜耳打标专用钳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4534.5 | 申请日: | 200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91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艾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领创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7/22 | 分类号: | B25B7/22;A01K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小粤 |
地址: | 中国香港湾仔谢斐道2***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复位 畜耳打标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钳具,尤其涉及一种在牲畜的耳朵上打标记时所使用的专用钳具。
背景技术
在农场或畜牧场里,为了能区分不同来源的牲畜,人们常常需要给牲畜打上标记,一些做法就是在牲畜的耳朵上打标牌,其通常采用的钳具的结构较为传统,一般包括两个手柄、由手柄带动的杠杆组件、以及与杠杆组件连接的撞针,扳动手柄可通过杠杆组件带动撞针向下压从而将上下两个标牌穿扣在牲畜的耳朵上。但这种钳具在撞针往下压至极限位时,如果不松开手柄,则撞针不会复位,由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操作者打上标记后忘记松开手,牲畜因疼痛奋力挣扎时,撞针会扯伤牲畜的耳朵,或者钳具会被扯走,弄得相当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撞针下压后即使不松开手柄撞针也会自动复位的畜耳打标专用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自动复位的畜耳打标专用钳,包括:前端部设有可容纳标牌的钳口的打标操作室、分别与打标操作室壳体后端部固接和铰接的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所述打标操作室内还安装有用于打标的撞针、用于传递动力的杠杆组件和活动手柄复位件,所述杠杆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手柄,另一端连接所述撞针;
手握手柄让所述活动手柄向固定手柄靠拢时,活动手柄通过杠杆组件驱动所述撞针向下移动以施加一个力将位于所述钳口的标牌安装在畜耳上;松开手柄,所述活动手柄在活动手柄复位件的作用下复位;
此外,所述打标操作室内还设置有撞针自动复位装置,该撞针自动复位装置包括作用在所述杠杆组件的撞针复位件和撞针复位触发组件;
当所述活动手柄向固定手柄逐渐靠拢直至所述撞针向下移动完成打标动作时,所述撞针复位触发组件到达启动临界点,所述活动手柄与杠杆组件之间的连接被切断,在撞针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撞针迅速上移复位。
所述杠杆组件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拨杆、推杆、定位杆和活动杆;所述拨杆后端与活动手柄可分离连接,其前端与所述推杆后端铰接,所述定位杆和活动杆的后端共同铰接于推杆前端,所述定位杆前端铰接于壳体前端上部,所述活动杆的前端与被安装在一垂直限位槽内的撞针的中部铰接。
所述撞针复位件为一端固定在所述打标操作室壳体内壁、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前部铰接端连接的拉力弹簧;
所述撞针复位触发组件包括:套接在所述拨杆的压缩弹簧、固定在所述打标操作室壳体内壁的固定拨块、可在所述拨杆后部开设的滑槽内移动的突柱,所述压缩弹簧挤压所述突柱,使所述突柱在常态下落入所述活动手柄内端缘上开设的缺口中;
当所述活动手柄向固定手柄逐渐靠拢的开始时段,所述突柱落入所述缺口随活动手柄一起移动;在所述活动手柄向固定手柄继续靠拢至所述撞针下移完成打标动作后,所述突柱与所述固定拨块相遇,所述拨块把所述突柱推出所述缺口,所述杠杆组件不能传递所述活动手柄的扭矩,在所述拉力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撞针迅速上移复位。
所述打标操作室前端的钳口的顶部和底部各设有一个可分别安装上下标牌的弹性夹簧,该两弹性夹簧的前端开口略小于所述标牌的直径。
为了使打标时操作更加省力,所述突柱沿活动手柄内端缘的左右两侧凸出,所述固定拨块有两个并分别设在活动手柄内端的左右两侧。所述推杆、定位杆和活动杆设有左右两组,所述两活动杆的前端分别铰接于撞针中下部的左右两侧。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复位的畜耳打标专用钳具有如下优点:在活动手柄通过杠杆组件带动撞针下移至极限位置完成打标动作时,撞针复位触发组件启动,活动手柄对杠杆组件的带动作用力突然消失,撞针在撞针复位件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而无须松开活动手柄,可避免牲畜的耳朵被撞针扯伤或钳被扯走的情况发生,由此可顺利将标牌打在牲畜的耳朵上,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复位的畜耳打标专用钳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复位的畜耳打标专用钳从标牌安装盒处取标牌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复位的畜耳打标专用钳内部的结构图;
图4为所述活动手柄22内端部与拨杆32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5为所述活动手柄22内端部与拨杆32连接处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领创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领创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45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