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吸震套圈的撞球杆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1659.2 | 申请日: | 200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76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荣士 |
主分类号: | A63D15/08 | 分类号: | A63D15/08;A63D15/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吸震套圈 撞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撞球杆,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吸震套圈的撞球杆。
背景技术
美国第5,725,437号专利案揭露有一种撞球杆,该撞球杆具有一设有内孔的套圈,一轴杆以其凸榫插置于该内孔上,并且于插置后形成一中空部位(如该专利案说明书图8所示),该种结构将可吸收撞球时的部分冲击力而使该轴杆的顶端易于向外侧弯曲,用以抑制非中心击球时该轴杆顶端往内侧弯曲的情形,如此即可减少被击球体偏离击球线。
但是,该种撞球杆的缺失是其轴杆与套圈仅仅借着该套圈的环形端部以及该轴杆的环形肩部结合在一起,因此该套圈非常容易折断或自轴杆分离。
基于此,提供一种轴杆与套圈稳固地固接在一起的撞球杆,而且固接后可于该套圈内形成一缓冲空间,用以吸收击球后的冲击力是极其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吸震套圈的撞球杆,可以使轴杆与套圈稳固地固接在一起的撞球杆,用以吸收击球后的冲击力。
为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撞球杆包含有一轴杆,一与该轴杆一端固接的套圈,以及一与该套圈固接的头垫。
该轴杆的一端具有一凸榫,以及由一该凸榫所界定的一外环形肩部。该套圈具有一开口端,一封闭端,以及一内孔,该内孔是自该开口端往该封闭端轴向延伸一预定长度。该内孔具有一前端部,一后端部,该前端部的内径是大于该后端部的内径用以在二者间形成一内环形肩部。该头垫是固接于该套圈的封闭端。该凸榫是被紧密地收容于该内孔的前端部,其中该凸榫的顶面是紧抵于该内环形肩部上,而该圈套的开放端端面则紧密地靠抵于该轴杆的外环形肩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圈套可以稳固地固接于该轴杆上,而该套圈的内孔后端部将形成一缓冲空间,用以吸收该撞球杆击球时所产生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以下兹以实施例并配合图示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撞球杆的部分立体图;
图2为沿图12-2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类似于图2,但所显示者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撞球杆;
图4类似于图2,但所显示者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撞球杆;
图5类似于图2,但所显示者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撞球杆;
图6类似于图2,但所显示者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撞球杆。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图号10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撞球杆。撞球杆10具有一轴杆12,一套圈20固接于轴杆10的末端14,以及一头垫40固接于该套圈20上。套圈20是以塑料材质制成,且为圆柱形,具有一开口端22以及一位于相反位置的封闭端24。一内孔26形成于套圈20身部,其是自开口端22向着封闭端24轴向伸一段适当长度。内孔26具有一前端部28以及一后端部30,该前端部28的内径是大于后端部30用以于二者间形成一内环形肩部32。套圈20是通过轴杆12所设的凸榫16与之固接。凸榫16是自轴杆12末端往外延伸并形成一外环形肩部18,
结合时,凸榫16是紧密地插置于内孔26的前端部28内,凸榫16的顶面19是紧抵于轴杆12的内环形肩部32上,
而套圈20的开口端22端面34则紧密地靠抵于轴杆12的外环形肩部18上。
如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所建构的撞球杆10,提供了一个由套圈20内孔26后端部30所界定的缓冲空间,用以吸收球杆10击球时的冲击力,通过此,可减小轴杆12顶端的内侧弯曲度而使得被击球体在进行时不会偏离击球线。
再者,轴杆12与套圈20结合时,不仅通过由轴杆12的环形肩部18与套圈20的端面34的紧密靠抵,同时凸榫16的顶面19亦紧密地靠抵于套圈20的内环形肩部32,因此二者的接合稳固度绝对要比现有技术为佳。
再请参阅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上有多种方式,
例如,在第二实施例,套圈20内孔26后端部30的内壁上可设有复数的补强肋31,用以增加套圈20的强度(如图3所示)。在第三实施例,内孔26后端部30内可布置一吸震件33用以增加吸震能力(如图4所示)。在第四实施例,内孔26前端部28的内壁上可设有一螺纹段35用以使套圈20与轴杆12的凸榫16间有更好的接合(如图5所示)。在第五实施例,套圈20的内孔26具有一底端21,另外套圈20更具有一通孔23,其是自底端21往套圈20的封闭端24轴向延伸。通孔23的内径是小于内孔26的后端部30。此等设计,可增加套圈20的可挠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荣士,未经张荣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16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近视自动调控笔
- 下一篇:一种手提软袋的可折叠内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