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回收挥发性物质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8266.6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17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楠;黄德年;杨庆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炳楠;黄德年;杨庆成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53/72;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屏东***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挥发性 物质 装置 | ||
1.一种可回收挥发性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单元体包含有:
微波加热装置:可利用微波连续无分段电流功率控制方式,施行连续微波处理的微波加热装置;
活性碳固定床反应器:可被定位置放在前述微波加热装置内部,该反应器具有中空状的内部,而得以置放活性碳于其中空内部,至于反应器的两端边又可借由管路而连通其它构件;
进气管:接设在前述活性碳固定床反应器入口端;
进气控制阀:接放在进气管适当处而能具有控制启闭多个方向的气体进入进气管与否的组件;
溶剂气体导管:一端接于前述进气控制阀的前端,而能适时将挥发性有机物质经由进气控制阀导入;
惰性气体导管:亦为一端接于前述进气控制阀的前端而能适时将惰性气体经由进气控制阀导入;
出气管:接设在前述活性碳固定床反应器的出口端;
出气控制阀:接设在出气管适当处而能控制启闭多个方向的气体排除于出气管与否;
溶剂气体收集器:一端接设于前述出气控制阀的前端,能适时将脱附后的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经由出气控制阀导出,再经由冷却系统冷却成液体加以收集;
洁净气体回收管:亦为可收集脱附后的洁净气体或将其排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挥发性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回收装置可由二组输出功率可调式无分段电流连续微波处理及回收挥发性有机溶剂的装置的单元所组成,且该组成的回收装置上包含有:
二微波加热装置:包含有利用多段功率施行连续微波处理的微波加热装置;
二活性碳固定床反应器:被定位置放在前述第一及第二微波加热装置内部,该反应器具有中空状的内部,而得以置放活性碳于其中空内部,至于反应器的两端边又可借管路而连通其它构件;
二进气管:区分为第一进气管以及第二进气管,分别接设在第一及第二活性碳固定床反应器的入口端;
二进气控制阀:区分为第一进气控制阀及第二进气控制阀,分别接设在第一进气管以及第二进气管适当处,而能具有控制启闭多个方向的气体进入第一进气管以及第二进气管与否的组件;
二溶剂气体导管:区分为第一溶剂气体导管及第二溶剂气体导管,其一端各分别接于前述第一进气控制阀及第二进气控制阀的前端,而能将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经由第一进气控制阀及第二进气控制阀导入;
一溶剂气体三通阀:位于第一溶剂气体导管及第二溶剂气体导管之间而可分别接通于进气控制阀,借此溶剂气体三通阀的启闭,而可选择挥发气体同时或分别经由第一或第二进气控制阀进入第一或第二活性碳固定床反应器内部;
二惰性气体导管:区分为第一惰性气体导管及第二惰性气体导管,其一端各分别接于前述第一进气控制阀及第二进气控制阀的前端,而能适时将惰性气体经由第一进气控制阀及第二进气控制阀导入;
惰性气体三通阀:其位于第一惰性气体导管及第二惰性气体导管之间而可分别接通于第一及第二进气控制阀,借此溶剂气体三通阀的启闭,而可选择惰性气体同时或分别经由第一及第二进气控制阀进入第一或第二活性碳固定床反应器内部;
二出气管:区分为第一出气管及第二出气管,其一端各别接于前述第一或第二活性碳固定床反应器的出口端;
二出气控制阀:区分为第一出气控制阀及第二出气控制阀,其分别接设在第一出气管及第二出气管而能具有控制启闭多个方向的气体排除于出气管与否;
一双向阀;其位于前述第一出气控制阀及第二出气控制阀之间的管路上;
控制讯号线:借以自动控制前述的第一进气控制阀及第二进气控制阀,溶剂气体三通阀,惰性气体三通阀,第一出气控制阀及第二出气控制阀,双向阀组件;
溶剂气体收集器:一端接设于前述出气控制阀的前端,而能将脱附后的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经由出气控制阀导出,再经由冷却系统冷却成液体加以收集;
洁净气体回收管:收集脱附后的洁净气体或将其排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回收挥发性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加热装置可利用300W至1500W的微波功率及2450MHZ或915MHZ两种频率的方式,对活性碳固定床反应器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回收挥发性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性碳固定床反应器的活性碳粒直径范围为0.1mm至0.8mm皆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炳楠;黄德年;杨庆成,未经李炳楠;黄德年;杨庆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82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磁炉用发热线圈盘
- 下一篇:抽油机智能变频调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