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装式提把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8236.5 | 申请日: | 200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97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姜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雪林 |
主分类号: | B65D25/28 | 分类号: | B65D25/28;A45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把,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组装于一物品上的组装式提把。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图2,为一种现有技术的组装式提把,适用于一具有二穿槽的物品(例如包装盒)。该组装式提把通常包括一把手件91与一补强件92。其中,把手件91由挠性材质制成,并包括一体成型的一握持部911,与分别连接该握持部911二相反端的二卡勾部912。补强件92用以强化该物品的结构,以避免物品直接受卡勾部912作用而毁坏。补强件92概呈矩形板状,并具有二贯穿的组装孔921。
参见图3,组装时,须将补强件92置于一物品1(例如包装盒)预定位置的内面侧,并将补强件92的二组装孔921分别对准物品1所开设的的穿槽11,之后再将把手件91两端的卡勾部912依序穿过穿槽11、组装孔921,以使卡勾部912对应勾卡于补强件92侧,如此便可组装完成。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组装式提把具有以下缺失,致使其应用性较差,如下:
(1)耗费材料成本:由于补强件92主要实施部位,在于对应卡勾部912处的组装孔921部位,余实无太大效用。现有技术补强件92的机构设计方式,其为两端连体整片式,即,其具有中间连系部位922用以连接两端组装孔921之间,而此中间连系部位922十分浪费材料成本。
(2)不易组装:于把手件91的卡勾部912穿固时,由于其极容易受整片式补强件92的牵动拘拌,致使该组装式提把组装的困难度增加。
(3)设计灵活度差:由于补强件92的二组装孔921的设置位置及其间的间隔距离为固定式,则该二组装孔921必须与物品的穿槽位置完全对应,否则无法使用。因此,现有技术的组装式提把是无法以同一种规格的补强件应用于不同孔位的物品,设计灵活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节省材料成本的组装式提把。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应用于不同孔位的物品、设计灵活度佳的组装式提把。
本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简易的组装式提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种组装式提把,用以装设于一物品上,该物品具有二间隔贯穿的穿槽;该组合式提把包含一把手件与一补强单元;该把手件是由挠性材质所制成,并具有一握持部与二分别连设于该握持部的相反二端的卡勾部,各卡勾部可对应勾卡于各穿槽;该补强单元包括分离的一第一补强件与一第二补强件,各补强件都具有一组装孔,以结合于对应的卡勾部与对应的穿槽之间,借此强化该物品的结构。
前述的第一补强件与把手件其中一卡勾部一体成形。
本新型组装式提把借由将补强件一分为二的机构设计,不仅令制造者可节省材料成本,且还可使该组装式提把能广泛使用于不同孔位的物品,应用性佳且设计灵活度高。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将其中一补强件与把手件结合,借此减少组装步骤,令组装更加简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组装式提把的分解侧视图;
图2为该现有技术组装式提把另一角度的分解侧视图;
图3为该现有技术组装式提把与一物品组合后的组合侧视图;
图4为本新型组装式提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侧视图;
图5为该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侧视图;
图6为该较佳实施例与一物品组合后的组合侧视图;
图7为本新型组装式提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侧视图;
图8为该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物品 11.穿槽
2.把手件 21.握持部
22.卡勾部 3.补强单元
31.第一补强件 311.组装孔
32.第二补强件 321.组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的目的,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加以说明本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
参见图4、图5、图6。如图所示,为本新型组装式提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用以装设于一物品1(如包装盒)上;其中,该物品1具有二间隔贯穿的穿槽11。
本新型组装式提把包含:一把手件2及一补强单元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雪林,未经姜雪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82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