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31712.2 | 申请日: | 200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99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夏元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8 | 分类号: | E04G9/08;E04G9/02;E04G11/08;B29C45/00;B29K105/06;B29K23/00;B29K309/0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44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框架结构 复合材料 平面 模板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模板,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单元。可适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浇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注的建筑模板主要采用钢模板或者木模板。钢模板的面板、竖肋和横肋都是钢结构件,结构坚固,可重复使用次数多,但模板重量大,易腐蚀,脱模困难,每次使用前需要刷脱模剂,影响施工进度。而木模板虽然重量轻,但使用时同样易于与混凝土粘合在一起,拆模时易损坏,并且受到水和碱的浸蚀,容易腐烂,重复使用次数少。
目前也有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专利,有采用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等)。模板结构简单,模板重量大,成本较高,并且无法回收利用。也有工程塑料建筑模板专利,采用平板面板与框架焊接而成,但模板重量大,成本高,并采用二次焊接,生产效率较低。
而且,上述两种复合材料建筑模板还存在有刚性低、不耐摔打、不易脱模、使用次数少、施工不方便、使用不安全、不可回收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轻,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刚性高、耐摔打、易脱模、使用次数多、施工方便、使用安全、可回收的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单元,所述平面模板单元主要由面板以及与面板连成一体的边框、横肋和纵肋构成,其中,面板正面为光滑的平面,边框围设于面板背面四周,横肋和纵肋布置于面板背面中间,横肋与纵肋垂直交叉,边框与横肋和纵肋等高,边框、横肋和纵肋将平面模板单元分割成若干个小模板单元,每个小模板单元的面板背面布置有纵横相交的加强筋,加强筋与边框相接处采用斜撑结构,边框四周设置有面板凸棱、边沿凸棱和竖凸棱,其中面板凸棱设置于靠近面板的边框的一长边,边沿凸棱设置于远离面板的边框的另一长边,竖凸棱竖向设置于边框的两短边,其中靠近面板的面板凸棱可以保证模板在拼模时边沿的线接触,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混凝土漏浆,同时还可以起到加强面板的作用;远离面板的边沿凸棱主要作用是加强边框的强度,在连接时保证相邻模板面板的平面度。边框上还设置连接用的腰圆形孔,平面模板单元相互之间连接就是通过在此腰圆形孔处装连接件进行连接,连接卡扣可方便的穿过;腰圆形孔周围设有凸台,腰圆形孔与边框外侧的凸棱之间也有凸台连接,凸台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腰形孔的强度,同时使连接卡口在固定时有一定回弹。
本实用新型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单元,所述横肋与纵肋的交叉点采用圆柱状中空结构或设计成穿墙螺栓孔。在垂直体系(如:隔墙)施工时,穿墙螺栓可穿孔后连接固定模板,保证施工要求。如果施工不需要穿墙螺栓孔,可以采用使用孔塞进行封堵,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单元,为保证角部的强度,设计了特殊的角部加强结构,该角部加强结构由位于角部的一个柱状体、以及与柱状体相连的三根加强筋构成,角部加强结构与边框等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单元,是由热塑性聚丙烯或聚乙烯材料为基体,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使用界面相容剂,添加增韧剂、防老剂在线混炼挤出,通过挤出机连续挤出然后注塑成型。加工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
本实用新型具体如下特点:
1、结构合理,重量轻,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2、刚性高、耐摔打、易脱模、使用次数多、施工方便、使用安全、可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的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平面模板的角部加强结构放大图。
图中:面板1、边框2、横肋3、纵肋4、加强筋5、斜撑6、边沿凸棱7、面板凸棱8、穿墙螺钉孔9、腰圆形孔10、凸台11、角部加强结构12、竖凸棱13、柱状体12.1、加强筋12.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17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