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密贴检查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31440.6 | 申请日: | 200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2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庄浩兵;沈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7/02;H01B7/17;H01B3/4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3江苏省吴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检查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密贴检查电缆,尤其是一种铁路电动道岔转辙密贴信息的传输电缆。
背景技术
铁路车站进站或出站位置,根据车站股道的多少安装有数量不等的电动道岔转辙机,根据车站规模的不同,一个站一般有10组至数百组电动道岔转辙机。电动道岔转辙机由车站控制室统一操纵,通过对电动道岔转辙机的操纵变换,可以使进站或出站的列车进入不同的股道停车或发车,线路上的道岔转辙机对列车起到类似于汽车方向盘的作用。
电动道岔转辙机的可移动尖轨在直轨或侧轨之间来回移动,决定了列车是直行还是拐入相邻线路,如果尖轨没有按预定进路与基本轨密切贴合,而是处于中间状态,则可能发生列车掉道等严重后果。
为了检查尖轨与直轨是否密贴,线路中安装有监控电动转辙机运转情况和道岔最终状态的密贴检查器,密贴检查信息通过电缆与控制室设备相联。
根据铁路技术政策,在时速不低于160km的线路上均需安装密贴检查器,目前用于连接密贴检查器和控制室设备的是按照TB/2476-93标准生产的“铁路信号电缆”。但该电缆的导体线芯是直径为1.0mm的单股圆铜线,其韧性相对较差,不适宜在道岔这种有强烈振动(列车通过时产生的)的场合长期使用。导体与密贴检查器的联接部位容易发生疲劳断股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传感光缆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韧性好、安全可靠的用于密贴检查信息传输的电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铁路密贴检查电缆,包括1对导体线芯、包覆于该导体线芯外的绝缘层、屏蔽层。所述导体线芯由20~30根镀锡铜线与5~10根电缆钢丝绞合而成;在所述绝缘层外包覆有缓冲层;所述屏蔽层包覆在所述缓冲层的外部;在所述屏蔽层的外部包覆有外护层。
所述铜单线的直径为0.20~0.3毫米;所述钢丝的根数为7,所述镀锡铜线的根数为24;所述钢丝绞合的位于所述导体线芯的中部。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缓冲层的材质为发泡度45~50%的发泡聚乙烯,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3~8毫米,且横截面的外边缘形状为矩形。所述屏蔽层的厚度为0.20~0.3mm,且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屏蔽层由被编织度大于80%的铜网包裹的轧纹钢塑复合带构成。所述外护层的材质为聚氨酯,且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韧性好,长期经受强振动也不会发生疲劳断股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体线芯,11、镀锡铜线,12、钢丝,2、绝缘层,3、缓冲层,4、屏蔽体,41、压纹钢塑复合带,42、铜网,5、外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铁路密贴检查电缆,包括1对横截面形状为圆的导体线芯1、包覆于该导体线芯1外的绝缘层2、包覆于该绝缘层2外的缓冲层3、包覆于该缓冲层3外的屏蔽层4、包覆于该屏蔽层4外的外护层。其中,所述导体线芯1由24根镀锡铜线11和7根电缆钢丝12绞合而成。7根钢丝12绞合的位于所述线芯1的中部成为一束,24根镀锡铜线11绞合的围在铜丝12外部。所述镀锡铜线11的直径为0.24mm。
所述绝缘层2的截面形状为圆,其厚度为1.2mm,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
所述缓冲层3的材质为发泡度在45~50%的发泡聚乙烯,其横截面外边缘形状为矩形,且该缓冲层3的最薄处厚度为3.0mm。该缓冲层3使电缆变得柔软,同时具有减振和防水作用。可保证电缆的工作电容稳定。
所述屏蔽层4的厚度为0.20~0.3mm,且横截面形状为矩形。该屏蔽层4包括压纹钢塑复合带41和包裹在该压纹钢塑复合带41外的铜网42,该铜网42的编织度大于80%。
所述外护套5采用聚氨酯材料制造,且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在现有技术中,屏蔽层4一般采用厚度1.2~1.5mm的铝制作,外护套5一般为双层钢带铠装,两者的柔软性均很差,弯曲直径是电缆外径的30倍以上,不能很好满足电动道岔转辙对电缆提出的敷设安装要求。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铁路密贴检查电缆柔软性大大提高,便于敷设施工,在使用时防振和防疲劳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14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