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缩放式汽车方向盘锁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1255.7 | 申请日: | 200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8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祥翔 |
主分类号: | B60R25/02 | 分类号: | B60R25/0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阿宝 |
地址: | 325200浙江省瑞安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缩放 汽车 方向盘 锁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盗装置,具体是指汽车方向盘的的锁定装置,更具体地说指一种缩放式汽车方向盘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汽车的数量亦在逐年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针对汽车的盗窃犯罪活动也越来越猖獗,严重影响了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当前,汽车一般都安装有电子防盗报警器,但是碰到职业偷盗团伙,电子防盗报警器也难以起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汽车做二次防盗。目前市售的对汽车做二次防盗防护的防盗装置有方向盘锁/棍、拍档锁等,但是它们在携带、存放、使用存在诸多不便,甚至影响车内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对汽车做二次防盗,且安装、使用方便,不影响车内布局的缩放式汽车方向盘锁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缩放器、连接条、锁头,所述连接条一头连接在缩放器上,另一头连接在锁头上。通过本设置,通过缩放器的将缩放条放出,就可以将锁头拉出一定距离,从而锁在汽车方向盘上,实现二次防盗的目的,而通过缩放器将缩放条缩进,则实现锁头的归位,从而不影响车内布局。
进一步设置是还包括锁头限位机构、连接条限位机构,所述的连接条设置有与连接条限位机构相互卡配的限位件,该限位机构与限位件之间的活动距离与汽车方向盘到锁头限位机构距离相适应。
进一步设置是还包括壳体,所述的缩放器设置壳体内,该壳体设置有开口,所述的连接条穿过开口与锁头相连接。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锁头限位机构与连接条限位机构均为设置在壳体开口处的卡扣口,所述的连接条的限位件为连接在连接条上的卡环。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缩放器为发条弹簧缩放器。。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连接条为金属链条或金属丝绳。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锁头为密码锁。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壳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固定凸耳,该固定凸耳上设置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在汽车驾驶员的座椅底部,当需要将方向盘锁定是,将锁头拉出锁在方向盘上,由于锁头的拉出最大距离与汽车方向盘到锁头的限位机构之间的距离基本相同,因此方向盘就无法自由转动,从而锁定了方向盘,达到对汽车的二次防盗的目的,而要使用方向盘时,只需将锁头打开,锁头自动复位到汽车驾驶员的座椅底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不影响车内布局。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介绍。
说明书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缩放器2、锁头3、连接条4,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开口11,所述缩放器2设置在壳体内,该壳体1上有多个固定凸耳12,该固定凸耳12上设置有固定孔121,方便将壳体1固定在汽车驾驶员的座椅底部,本实施方式所述缩放器2优选为发条弹簧缩放器,所述的连接条4一头与发条弹簧缩放器2连接,另一头穿过壳体开口与锁头3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条4可采用金属链条或金属丝绳,所述的锁头3为密码锁,所述的缩放器2亦可以采用电动或者拉簧、扭簧等方式实现卷收缩放,所述锁头3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锁等,另外本实施方式还包括锁头限位机构13、连接条限位机构14,所述的连接条4设置有与连接条限位机构14相互卡配的限位件41,该连接条的限位机构14与限位件41之间的活动距离与汽车方向盘到锁头限位机构距离相适应,为简化机构设置,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锁头限位机构13与连接条限位机构14为设置在壳体开口处设置为卡扣口15,该卡扣口15的孔径均小于锁头和限位件,因此对锁头3和限位件41形成限位,所述的限位件41为连接在连接条4尾端的卡环,如此将壳体固定在汽车驾驶员座椅底部后,将锁头3拉出锁在方向盘上时,伸出卡扣口的的连接条最大长度受到连接条限位机构与限位件的控制,而无法再增大,而且方向盘到锁头的限位机构的距离与连接条限位机构到限位件相适合,因此一旦锁头锁在方向盘时,则方向盘就无法自由转动,就实现了方向盘的锁定,达到二次防盗的作用,当需要使用方向盘时,解开锁头,锁头被通过链条被卷收器卷回壳体内,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不影响车内布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祥翔,未经陈祥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12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